太虚剑意_第1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节 (第3/3页)

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而于太阿有关传说里也多有神化,言其乃是天成威道之剑。

    瑶光因见如今嬴政佩剑名“天问”而非“太阿”,故而起意以此试探儒家,如今真正见到了太阿,她才明白,空xue来风未必无因,后世传说,自有根据。

    这柄太阿剑确有气吞山河、威武霸道剑气,说是天成之剑也无错,这般气势并非铸剑师能够赋予,便是当世无双铸剑师怕也只能凝聚天地间早已形成剑意剑势,凭血rou之躯、元灵之光赋予剑生,便如她手中上清破云,是先存剑意,后得剑形,故此天成之,非人力可为。

    瑶光甚至不需要令太阿出鞘就能断定此剑真伪,当然,她也相信儒家大当家不会这种关头犯糊涂用伪剑来糊弄。

    “威道之剑名不虚传,此剑当由气运加身诸侯王者所持,于常人有害无益。伏大先生无需因失去太阿而悲伤。”

    伏念躬身行礼,态度十分恭谨。

    “帝师美意,下十分感动。此剑既是王者之剑,献于陛下理所应当。”

    瑶光有些惊奇地再打量了伏念片刻,奇道:“我观伏大先生是正直不屈之人,竟也做此言语……”她又想了想,若有所悟,“是了,伏大先生要为一门上下负责,难免多思虑一些,不像你小师弟那么自负冒失。倘若今天我没有看到不该看人,或许真能如先生所愿,陛下面前为儒家美言几句,可惜了。”

    这几句话顷刻间如白刃加身,儒家三位当家全都惊得心中一颤。

    会说“可惜”,当然是因为她已决定了绝不会为儒家美言,甚至可能还会说出相反话来。

    张良几番思量,看到两位师哥不得不这样稚龄少女面前低头,思及她话中含义,顿时心如刀绞,他狠狠一握拳,上前一步,正想开口,不料对方先一步开了口。

    “陛下富有天下,以天下物奉陛下也是应当,但太阿毕竟是不世利器,伏大先生失却太阿……难免痛惜。”

    瑶光斟酌片刻,续道,“我本意以太阿换取儒家数年平安,如今不能实现,同为诸子百家,总有物伤其类之感。前些时日铸剑亦心力耗竭,如今想要再铸一柄剑回赠伏大先生也是不能。如此,我以道藏与先生换太阿。”

    儒家三位当家都呆了片刻。

    用道藏换太阿?

    把道家典籍给儒家……?

    三人之中,以张良为聪慧,但他此刻心神已乱,一时间竟理不出头绪,颜路已大约明白了瑶光意思,而肩负整个儒家命运伏念则几息之后恍然大悟。

    以如今秦王对帝师荣宠,不难想象秦王对道家是什么态度。来日倘若秦王对儒家动手,亦不会将道家牵连内,若得道家典籍真经,日后总是一条生路。

    瑶光着意看了颜路一眼,悠然说道:“道门不比儒家,虽有师承,但并不苛求师承,从前所修何门何派俱无妨,有心问道,即我同门,入门悟道,即我道友。我修为有限,尚未悟道,不足以开解微言大义、经中真理,唯有重述圣贤之言。我今说道,不录纸笔,只说不论,只讲不解。道藏为天下道家典籍归总,分洞真、洞玄、洞神三类各十二部,总集五千七百卷,我熟习者一百三十四卷,精研一卷,就从这一卷开始说。”

    三位当家暗中交换一个眼神,各自端坐。

    无论他们对道家、对瑶光、对秦王有什么看法,像眼前这般听到道家真传典籍机会也是极为难得。儒家虽有许多藏书,却也不比道家广收各派典籍,如今世上所出诸子,与道家都可说有千丝万缕联系,儒家创始人孔子亦曾师老子。

    从伏念献剑到瑶光说道,这一天事情可以说完全无人能够预料。

    日升日落,瑶光见天色晚了,这才停下,意味深长地看了颜路一眼。

    “我师尊曾道,儒家入门易而精通极难,道家入门难,精进亦难,然而一旦入门,再无退路,不得不进。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几近无为。”

    颜路若有所思地点头。

    瑶光站起来稍稍舒展筋骨,笑着看向伏念。

    “伏大先生,小圣贤庄总有客房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