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1节 (第2/3页)
装备上,一个能力强大的指挥者也是很重要的,排兵布阵,对胜负往往能起到扭转型的作用,陶长志便是最懂得这个道理的人。 被阴影笼罩的容国士兵两眼无神的跪在地上,一百艘战船,最后只回来了二十多艘,而且他们的将军甚至战死了。 不错,陶长志接受不了战败的结局,冲出去与敌人厮杀时,被后方赶过来支援的傅无天一箭穿心,最终落入海水中,尸体虽然被容国的士兵捞了回去,可丢掉的性命却找不回来了。 惨淡的愁云笼罩在所有士兵的头顶。 这是他们度过最糟糕的一个夜晚,日后或许还有更糟糕的时候。 消息尚未传到容国皇帝耳里,不过想来也快了。 二月二十四日,距离阿松江的大战才刚过去五天,大亚的军队便越过阿松江登陆了对面的土地,并且迅速的侵占了临江一带的领土。 战败一事早就传到容国皇帝耳里,自是大发雷霆,容国现在可谓腹背受敌,一方面要对付大亚这个死敌,一方面又要防范随时会捅他们一刀的高泽。 万青现在一团乱,高泽除了分出小部分军队时不时去sao扰他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容国身上,所以容国现在虽然有紫微国帮忙,但是也几乎分身乏术,现在被大亚破了阿松江一带,再过去就是容国的繁荣地带了,容国皇帝会着急也是理所当然的。 三月十五日,一个多月过得很快。 容国被大亚和高泽联手打得节节败退,直到紫微国的大军出现才稍微缓和了这种困境。 与此同时,万青国那边终于发生历史性的大变化,一件震惊所有国家的事件,那就是邬启成被赶下皇位了。 万青国这几个月里一直与国内的起义军对抗,但是之前在与高泽的战争中本就消耗了不少兵力,这些兵力甚至得不到补充,因为当时百姓已经开始对邬启成不满,所以即使对外招收士兵也没有多少人报名,结果没多久就爆发了起义。 不过这不是邬启成被赶下皇位的主要原因。 万青国有三支大起义军,其余都是小地方的起义军,后来被这三支起义军收编了大部分。 如果是一般的起义首领,他们是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做到这一步的,所以归根结底是起义军的首领并不全是一般的平民老百姓,其中有一支据闻是某个皇族子弟看不惯邬启成无能的作为和残杀同胞的行为方才起义,不过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借口。 另一支起义军的首领是一位平民百姓,这位首领是一名武者,曾经开过武馆,因武馆在当地很有名声,所以他才能迅速的召集到人马。 第三支起义军的首领则为很多人熟悉,他是三支大起义军中实力最强的,他便是邬庆明曾经的部下周祥,周祥以为邬庆明和三位皇子报仇为名起义,他原本就是一名将领,手里聚集着邬庆明死后留下的一支军队,还有邬庆明大量敛来的钱财,靠着这些东西,周祥的起义军迅速壮大并崛起。 周祥身上有着和另外两位起义军首领不同的地方,他精通打仗,知道出头鸟并不好当,所以起义后并没有立刻与万青国的军队对上,而是小心翼翼的潜伏下来,通过招兵买马壮大训练他的起义军。 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 邬启成想要杀鸡儆猴,所以一开始就不计后果的灭掉了几支起义军,正是那些发展得最快风头最大的起义军,不过效果只是暂时的。 三只大起义军还是在邬启成不知道的时候发展起来了。 这个时候,邬启成的军队已经迅速的缩水,结局可想而知,但是他不是被起义军直接干掉的,说起来也是因他无能而发生的一件窝囊事。 以周祥为首的起义军和以皇室子弟邬山的另一支起义军斗到了一起。 起义军为什么起义,就是为了推翻当政的无能皇帝,他们打着为百姓着想的口号,实际上只不过是想自己当皇帝而已。 那位武馆馆主或许没有这个想法,但是周祥和邬山明显是有想法的,所以两人才斗起来。 邬山的情况和周祥不一样,他崛起之前什么举动都没有,从以前的资料上看,他就是那种被发放封地上,什么势力什么作为都没有的皇室子弟,要财力没财力,要人脉没人脉,但是他崛起的速度却快得堪比周祥的起义军。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邬山的起义军有问题。 周祥后来派人调查,果然发现了一些猫腻。 每支起义军少不了需要钱财的支持,像邬山这样的大型起义军更加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可是他的起义军费是从哪里来的?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