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节 (第3/4页)
的时候是白天,大人们都忙着收麦去了,家里只剩下几个小孩,还有在温书的堂姐夏文君。夏文君很久没见到这个堂弟了,见夏阳进来吓了一跳,忙招呼他进来坐,“呀,你怎么来了?快进来喝口水。”她转身又吩咐几个小孩道,“去地里告诉爷爷,就说你们夏阳堂哥来了。” 几个小孩巴不得出去玩儿,立刻就跑出去了。夏文君对夏阳也是客客气气的,在她的印象里,夏老爷子最喜欢的便是这个十里八乡读书最好的堂弟,她心里也羡慕夏阳会读书,不像她都复读二年了,中专都考不上。 作者有话要说: 入乡随俗篇: 蒋东升:夏阳,怎么今天又吃草啊? 夏阳(啃草):对不起,我家比较穷,只能请你吃素的……要不我让爷爷给你套只兔子吃? 蒋东升:其实,我比较想吃你。 夏阳(目不斜视):蒋先生,麻烦你认真吃草。 —————————————————————— 五一去青岛玩了几天,之所以没请假……是因为我扛着笔记本去的,我以为我能更新……orz我太看得起自己了嘤嘤嘤~~ 109野趣(2) 老夏家壮劳力足有七八个,都是大块头的汉子,就连头发已经开始花白的夏石三也有一把好力气,在地里收麦的速度比年轻后生还要快一些。 老头在地头上听见自家几个娃娃来报信,立刻喜得追问道:“真是夏阳回来了?太好了,回去告诉家里一声,说我中午回去吃饭。对了,把前几天河边捉到的鱼也蒸上,夏阳爱吃那个!” 旁边有听见的,忙道:“石三爷,我家里还有些鸡蛋,一会让孩子送过去。” 夏石三以前是生产队长,帮过大伙儿不少忙,六几年闹饥荒的时候救了好几条人命,自然是有人感激的。但是老头一辈子耿直,听见便粗着脖子道:“哎,不成,不成!哪能要你家东西啊!你家娃娃还小,先照顾自己家里吧!” 那人笑道:“别人来我不给,夏阳不一样,我上次去给学校送转,好几个老师都提他呢,打从上学起就没拿过第二名啊!啧啧,这可是要到京城考状元的,石三爷,快让我们沾沾喜气吧!” 他这话说到了夏石三的心坎里,老头摸了一把剃的溜光的下巴,心里也想给那个常生病的孙子补补,便点头道:“那成,那先借我几个,回头我让丫头送回去。” 夏石三收拾了工具往回走,旁边有割麦子的好奇问了句,“石三爷去哪儿啊?怎么这么早就回去了?” 有知道的便告诉了一声,很快便得到了羡慕的回应,“是镇上读书最好的那个夏阳?老夏家可真是文武双全啊!” 老夏家全都五大三粗,没有一个读书靠谱儿的,他们当初也是逃荒过来的,男丁不算最多的但拳头却是最硬的,愣是闯出了几分名堂。但是夏老头心里一直想培养出个会读书的好孩子,可家里这么多小子都是一看书就打瞌睡的,也就老大家的丫头夏文君硬撑着读了几年。夏阳跟他们不同,这孩子可是打从读书起就年年得第一、回回拿奖状,真是给老夏家脸上增光了。听着身后不断传来夸奖和羡慕的声音,夏老头美得走路都飘了。 乡下没有赚钱的路子,唯一能换钱的便是几个鸡蛋了,五分钱一个,拿了去跟老师或者工人换了钱,都攒着贴补家用呢。夏石三心里疼惜夏阳这把小身子骨,刚进门就吩咐留在家里帮忙的几个女孩道:“二丫头和三丫头去帮你文君姐做饭,把刘家送来的那些鸡蛋单炒一盘。” 几个小姑娘笑嘻嘻的应了,拉着手往外院里搭起的小凉棚那边跑,夏天热,都是在外面新垒了灶台做饭的。 夏石三在堂屋里转了一圈没找到夏阳,又急急忙忙往外边走,问那几个小丫头道:“夏阳呢?怎么不在屋里啊?” 二丫头是个爱笑的,一点都不怕这个五大三粗的爷爷,指着后面的小院儿道:“堂哥一来就被老奶奶喊去了,这会儿还在后面呢,爷爷你忘了,老奶奶从过年起就念叨啦,比您想的还厉害呢!” 夏石三这才想起后院里的老娘,拍着脑门往后边走,“对对,瞧我这记性,差点给忘了。” 老头几步走到后边小院,推门没等进去就听见自己亲娘的声音。老太太年岁大了耳背,说话也慢吞吞的,在那儿一边拍着夏阳的手,一边道:“咱们家前头的枣树上秋天结了不少枣哟,老奶奶给你留了点,放在那个烟盒里啦,喏,这一盒子都是你的。这次考试怎么样?考好了老奶奶给你买新本子噢……” 夏阳手边上放着一个擦得干净的烟盒,24包烟一盒的那种,里面满满当当的放着干红枣。他把纸盒子放在一边,伏在老奶奶耳边提高了声音道:“我也给您带了糕点,软的,一会儿您尝尝!这次我也考了班上的第一名!” 老太太听不太清楚,努力坐直了一些,追问道:“考了多少?” 夏阳拿手拢在嘴边,大声又说了一遍:“考了第一!”他出来的时候只知道在自己学校的成绩,还是那个给他辅导功课的老师主动骑车来告诉他的,听着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