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4节 (第4/4页)
心。 贾敏心里明白,谁家都有一点子糟心事儿,她却不好安慰,唯有道谢。 等俞家来的人走了,忽然又有丫鬟走进来,悄声道:“太太,姑娘,荣国府老太太打发人来请太太去一趟,瞧着倒像是有要紧事。” 自从甄家被抄没家私以后,荣国府益发寥落了,王夫人虽想瞒着贾母,可毕竟事情闹得满城风雨,贾母终究还是知道了,心里不自在了好些日子,不过她并不知道王夫人收下甄家财物的事情。察觉到府里的败象,贾母虽仍只顾眼前,但叫贾敏回娘家的次数却频繁了许多。贾敏年轻时丧父,如今只剩老母,对别人她尚且怜老惜贫,何况亲娘?因此都不婉拒。 林家没有婆婆,她回娘家便宜了许多,每次只需跟林如海说一声便可。林如海知她一番孝心,只要不答应荣国府的无理要求,并不曾阻止。 贾敏皱了皱眉,道:“又叫我回去做什么?” 说着,长叹一声。 黛玉善解人意地道:“再过些日子,就是外祖母的八旬之寿了,素日里不出门,想来在家寂寞得很,近来走动的人也不多,妈去瞧瞧罢,我在家看着爹爹。” 贾敏犹豫了片刻,进里间看了林如海一回,方换了衣裳坐车去荣国府。 将将走进荣国府里,贾敏就发觉比上回更显寂寥了,虽是夏日炎炎,花木葱郁,然看在眼中,总有露出一丝败象。 鸳鸯才撷了些鲜花回来插瓶,身后由小丫头捧着,见贾敏扶着丫鬟的手,款款而至,竟似神妃仙子一般,立刻满脸堆笑,一面命小丫头进去告诉贾母,一面亲手给贾敏打帘子,道:“姑太太来了,老太太昨儿今儿都念叨着呢。” 贾敏知贾母最信任这个大丫鬟,便问道:“老太太近来可好?精神可好?胃口可好?用饭都用了什么?用得香不香?” 虽然贾敏说话常和贾母有分歧,很少答应贾母的要求,可是鸳鸯冷眼看来,唯独这位姑太太真心孝顺贾母,不似贾赦那般走了就没消息,也不似贾政除了请安便不过来,眼前王夫人也因在府里只手遮天,渐次不把贾母的话放在心里了,因此她笑答道:“回姑太太,老太太近来还好,精神健旺,胃口亦好,今儿一早用了一碗红稻米粥,两块春卷,香得很。” 贾母虽已八旬,却依旧耳聪目明,早在里头听到了,道:“你有问她的时候,不如来问我。我好得很,就是想你了,想叫你来说说话儿。” 贾敏仔细看了看,果然如她们所言,心先放下,请安入座。 贾母问道:“听说你老爷病了,好些了不曾?我如今年纪大了,越发讨人嫌,在家里跟个聋子似的,今儿才知道你们老爷病了几日。” 贾敏忙道:“母亲莫担忧,已经好些了,我来时,才歇下,玉儿在家看着呢。”难怪这几日林如海卧病,别家都纷纷登门探望,贾家也送了一份礼,却很简薄,唯独自己老母亲没有动静,不像往日,早送自己的梯己东西了。 贾母戴上眼镜,见贾敏面色红润,眉宇间虽有担忧,却不甚严重,便知她所言非虚,不禁念了一句佛,道:“那就好。” 一时鸳鸯沏茶送上,贾敏方问道:“母亲找我可有要事?” 贾母沉默了片刻,摆手叫丫鬟都下去,跟前只留了鸳鸯一人,对鸳鸯道:“你去将我昨儿亲自收拾出来的东西拿过来。” 鸳鸯答应一声,果然取了两个尺许见方的匣子。 那匣子皆是乌木所制,式样寻常,也有些老旧,瞧着极不起眼。 贾母示意鸳鸯打开给贾敏看,只觉得一阵珠光宝气扑面而至,十分璀璨,仔细一看,却是大块的红宝石、绿宝石、蓝宝石、美玉、玛瑙、金刚钻等等,皆是罕见之物,两个匣子均是如此,贾敏惊道:“母亲这是何意?” 贾母命鸳鸯合上匣子,叹道:“这些东西再不给你,明儿也没了。我想着玉儿明年及笄,也不知道我能不能亲眼看着出阁,你拿去给她打些精巧的头面。” 贾敏忙道:“玉儿的嫁妆皆已齐备,这样的头面有好些,哪能要母亲的?”贾敏细想了想,自从过年以后,贾母对他们家越发大方了,上回黛玉过生日,她就打发人送了三幅字画,一幅是吴道子的,一幅是阎立本的,还有一幅是顾恺之的。 贾母摆摆手,道:“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你虽是我女儿,我也不好说家里发生的那些子事,免得叫人说我老背晦。你只管拿着,我自己的梯己,我难道还不能做主?” 贾敏叹了一口气,道:“叫二嫂子知道,到底不像。” 听她提起王夫人,贾母心里掠过一丝对王夫人的不满,转瞬即逝,道:“不叫她知道便是。你放心,此事除了你我和鸳鸯,便没别人知道了。一会子人问,就说是我从前收藏的一些人参,拿去给姑老爷补身子。再说,给你又如何?这三节两寿的,我闺女那一回送的不是厚礼?满京城里也找不出第二个来,若是不满,也太贪心不足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