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2节 (第3/3页)
皇帝哈哈大笑,拿起朱砂红笔,急切的在奏章上批复起来。 只有王承恩在一旁不由轻轻的摇头苦笑。 ………… 时近傍晚,天空中飘起了一层沉沉的雾气,能见度很低,伸手不见五指。 南阳城外,一支军队照亮了火把,缓缓而行,正是押运着粮草物资的刘如意本部。 虽说金声桓又接连派出了几波信使催促,但稳妥起见,刘如意并没有着急出兵,而是原地休整了几天,挑着今ri这雾霾天气,悄无声息的靠近了南阳城北门。 对于即将爆发的战争,刘如意心中也有些拿不定,左良玉已经有八成是放弃了南阳城,那仅仅依靠自己和金声桓这万余兵力,如何抵御住这些近十万如狼似虎的流民军呢? “城下可是刘千总?某便是金声桓!”城墙上金声桓早已经等的不耐烦了,高声大喝道。 “某正是!金大人,请开城门!”刘如意也无暇多思,大声回应道。 片刻,‘吱嘎’一声闷响,高约十米的城门打开,刘如意一行千余号人缓缓驶进了这座前年古城! ………… 第139章 养贼自重! 乌云遮蔽了天空,伴随着一场剧烈的暴雨,原本残留的雾霾散尽,整个天地瞬间变得清澈了起来。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站在南阳城东门外高高的城墙上,刘如意眺望着不远处的流民军大营,英俊的脸孔上没有半分表情。 只不过一夜的功夫,流民军的营地又多出了一大片,似乎还有援兵源源不断的朝着这边赶来,已近十万之众。 虽说刘如意只是押送辎重粮草的客军,而金声桓此人也比较识趣,并没有为刘如意安排具体的守城军务,而是将其当做后续的预备军,留守在相对安静的东门处,但看着这遮天蔽ri的流民军众,刘如意心中也不禁为此行的前景蒙上了一层yin影。 南阳城虽是城高墙厚,防御体系比较完善,但其处在四战之地,饱经创伤,眼下城内丁口不足十万,且大多都是老弱病残,有些能力的青壮年,不是被流民军协同入伙,便是已经举家逃亡了相对安定的江南。 眼下,西北五省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这两部最有战力的官军,正在几百里之外的汝州,同‘曹cāo’罗汝才等几部流民军激战,双方难解难分,中原之地,除却留守在襄城的左良玉和保护洛阳的河南副总兵陈永福,已经再无战兵! 纵观整个战局,所有的矛盾点都交叉在了左良玉的身上,他若动,流民军势必难敌,他若不动,官军形势危矣! 深深吸了一口冷气,刘如意用力的揉了揉太阳xue! ‘求人不如求自己!’ 与其坐等着左大帅出兵,白白浪费时间,还不如尽早做些准备,到时真的再有变局,自己也可有应对之力! 伸手招过一旁侍立的火郎,刘如意低声吩咐道:“火郎,这里便交给你了!好生给我盯紧了,但又风吹草动,立刻通知于我!” “大哥,放心便是!”火郎重重点了点头。 刘如意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一旁的小六儿道:“六儿,走!咱们去工匠营看看!” ………… 当ri,从彩石镇出发之时,除却了带了一些成品的开山雷,刘如意还特地带上了三十多个工匠,现在,他们便聚集在刘如意本部营地中,加班加点的赶制着开山雷。 原本这些匠户们在矿山中打制的开山雷,形状犹如西瓜般大小,外部以软铁壳制成,中间填满了火药,口上引出了手臂长的引信,主要功能便是开山碎石! 但在刘如意的改进下,工匠们又将其中的火药掏出,重新制作,在原有的基础上,中间又加上了一些用剩下的碎铁片、砂子、碎石子等等坚硬的碎片,再重新填满火药,加上引信,这样一来,虽然它对山石的威力虽然减小不少,但对人体的杀伤力却是不可同ri而语! 这些东西都是刘如意的秘密武器,若有可能,刘如意根本不想其曝光,所以防守也是格外严密。 工匠营地位于南阳城东门处刘如意本部驻地的中心,仅是外围看守军汉便有四百多人,而里面的二百多军汉,清一sè都是刘如意在彩石镇里带出来的老兵! “大人,您,您怎么到这来了?”为首的匠户头领是那老匠户蒋三郎的长子,名叫蒋忠平,他看到刘如意走近,赶忙急急迎了上来! “蒋大哥不必客气!这些时ri,可是辛苦你了!”刘如意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轻轻对他使了个眼sè,便朝着他的营帐中走去。 蒋忠平会意,赶忙跟在了刘如意的身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