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9页 (第2/2页)
睛好奇地两边张望。 那中年妇女也看到了,笑说:“你们这些城里学生都没见过农村吧?我们这儿条件算是不错的,不会让你们吃苦的...以前咱们这儿可穷了,本地闺女都往外跑,后生娶不着媳妇儿,现在可好多了,都是领导人的恩情!” 这话并非大话套话,她本人是真心这么认为的。 毛思嘉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多说什么,对方说什么她都是点头。 这个村子确实是这个时候条件不错的农村,如果条件太差,也不太可能成为学校学农的基地。这不是说学校歧视相对较穷的农村,而是一般的农村不够显眼,在上级单位那里没有知名度,根本安排不上学农。 学农基地什么的,又不是学校直接和当地对接的。 毛思嘉一眼看过去,能看到一些土坯茅草的房子,但是并不多,砖瓦房占多数,光是这一点在此时的农村就是少数了。她好像听人说过,七八十年代的农村还很多茅草屋,茅草屋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漏雨,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滋生在茅草中的虫子才是最困扰的。 有的时候就坐在那里,虫子就掉下来了。如果厨房在室内,需要生活做饭的,又或者干脆只是晚上点个油灯,烟气、火气起来了,熏烤到上面的茅草顶,虫子更是会扑漱漱地往下落。 对于虫子多的夏季,这简直就是灾难! 相较而言,砖瓦房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只是砖瓦需要钱,这个时候修一幢三间的砖瓦房,就算是节省一些,砖瓦恐怕也得三四百块钱了,再加上木头、石头、三合土(这个时候水泥在农村还非常少见)等等材料,以及人工(这个可以很省,因为村子里修房子都会在农闲的时候互相帮忙,所以很多是不收钱的,但是总得准备比较好的饭菜招待村人,讲究一些的还会备点儿小礼物,像是烟酒什么的),怎么也得四百多。 这个时候农民收入才多少钱? 不同于城市居民进厂当工人,一个月总有几十块的工资。就算是刚刚上班、工资很低的岗位,只要是正式工,也得有接近三十块,这就是一个底线! 这个时候的农村,贫穷程度,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是很难想象的! 农民出工算工分,一般来说正常的家庭,处于只有两个壮年劳动力,同时孩子又没有长大时期...夫妻两个,工分在□□千分是正常的,这其中既有劳动工分,也有别的工分,比如给公社养猪什么的。 □□千工分算多少钱,这个不好说,看各地工分分值吧。有的农村效益好一些,工分就值钱,有的地方效益不好,每年收粮也不多,工分自然就不值钱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