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十七 (第2/6页)
多整个社会舆论都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态度、日渐上扬的医疗费用持谴责的现在,在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甚至对医生、护士被殴打都难以表现一点同情的情况下,他这个院长的日子不好过。这所上千人的大医院,难免没有个别态度不好者,药品、医用物资的市场价格上涨,“罪责”似乎也落在医院头上,也难怪就诊者会有意见。可是,医院里绝大多数医务人员还是好的,是热心为病人服务的,他们如果无辜受到伤害医院里也是要给予关心、支持的。否则,按平了就诊者那一头而工作人员这一头又放不平的。舆论反映的医院的问题也确有公平之处,然而,就完全公平吗?他明白,医务界目前正面临着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困境。在一个十字路口等待着选择。夏坤有时候就想,而今国家医院的命运最终将会如何呢。医院现在是断了“计划”路,又进不了“市场”门,叫他这个院长怎么办?确实,自己医院,还有其他不少的医院都盖了新楼和正在准备盖新楼,搞了内装修,引进了不少价格昂贵的大、中型医疗设备,盖了职工住房,发放了不太多也并不太少的奖金。因而,就有人捧着手上越来越“沉”的医疗收费单,摇头苦笑,说:“医院发了!”还坚信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可是,人们又逆向想过没有,这么多的医院,难道真能同时发展这么快吗?“三百六十五行”,那么多步履艰难者,怎么就医院“独秀”呢?没有奇迹。夏坤明白,事实上,正是没路可走了,他们这些医院的院长们才不约而同地用借款、贷款、欠账、分期付款、投放分成、合资等办法来“上档次”,包括用药也“上档次”,以此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实力。其结果,自然是医院大发展,而欠款却达数百万元甚至于上千万元。这样的负债运行又能维持多久?下一步又该怎么办? 是啊,在经济转轨的大潮中,很多关系一时确实难以理顺。他在一本公开发行的卫生杂志上看到一组数字,国家每年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占财政支出的3%,离世界卫生组织对发展中国家规定的卫生投入不得低于本国国民生产总值5%的要求还有距离。当然,离美国等发达国家卫生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4%—20%的距离就更大。中国太大了,人口太多了,国家正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一时也不能如期满足卫生投入的需求。世界首富的美国的年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是3500美元,我国是年人均570元人民币。各是各的国情,不应该作这种无意义的比较,更不应该不切实际地抱怨。早几年,夏坤曾平静地发过牢sao,也平静地甚至带有几分乐观地接受着现实。因为,在那些年里,看病难始终是社会的一大焦点。他坚信,只要有病人,医院就能靠自己求生存求发展,更何况改革还带来了不小的活力!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进入目前的实际运行和cao作后,他才发现事情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顺利。他发现,科技界、文化界也有不少困难,日子也不好过,可事实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就得以在“市场”上寻求对自身价值的承认,得到了各级的鼓励、支持,获得了效益。不是吗?西昌的卫星发射中心也进入商业运行轨道了;重庆的国防科技产业也军转民用,生产出一批又一批的摩托车、轿车投放市场了;文艺界,还有中、小学校的第三产业开发也是令人瞠目结舌!而医院呢,就不一样了。其中一个目前尚无法解决的首要难题就是:不论医院大墙外价格放开的各种药品、医用物具,包括纱布、棉签、碘酒等等的价格如何上涨,而医院却始终未能进入真正的成本核算的轨道。更不要说将知识、技术和人的无形劳动的全部价值都计入成本了。为解决收入低于成本这个难题,市里物价、财政、卫生部门还是做了大的努力,调整了几次医疗收费标准,却又总是谨慎小心,酌情上调的。因为,沿用数十年的国家医院作为福利事业的价格标准,要动一下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人们就诊的经济承受能力还有限,人们的“福利医疗”的传统思想观念还难以适应成本核算的市场体制。有的公费医疗者,可以上高级餐馆自费豪吃一顿,上卡拉ok消费,然而,却对看病缴费格外敏感。现在,不少单位都搞了公费医疗包干的办法,要从自己腰包里掏出部分钱来看病了,这是无法十分情愿的。又加之地方保护而形成的中、小医院划分就诊范围,抢病人的竞争;又不知道怎么一下子冒出了许多的很有自主权的私人医院的竞争;还加之附近居民的大拆迁等等因素。现在是门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