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章 贵人杨汇泉 (第2/6页)
谈。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发表一篇作品,都要寄给杨汇泉指正,觉得找到了一位好老师。三个多月后,我又收到了他给我的第二封信。 杨远新同志: 你的几篇作品,工余之暇,浏览了一遍,总的感觉,你的创作热情很高,日夜挥笔,辛勤劳动,在短期内作品迭出,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可贵的。你的几篇作品具有滨湖农村的特色,主题是好的,思想情调也是健康的,反映了农村现实生活中的积极因素,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读后使人没有沉闷窒息的不快之感;我还觉得,你有一种不避讳自己作品中的缺点、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难得态度,因此我也就直言:你的作品使人读后印象平淡,缺乏深刻的启示和感染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作品的思想艺术性。由于我的欣赏水平有限和时间所限,对你的作品不能从主题思想、人物性格以及表现形式上去分析,仅在语言上我觉得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语言要准确。就是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你要描写的内容。应反复琢磨用哪个词最准确,最能充分表达了你的意思;如果那个词不够准确,读了还可能使人“反胃口”。比如《沅水哗哗》中写到的“金色的芦苇”,芦苇从发芽到收割,什么时候呈现过金黄色呢?我认为不太准确。又如,“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易使人理解为几十年努力总结经验。还有,“他暗暗庆幸自己多年来统治春柳湖的这一手……”,哪个党支部书记(变质分子例外)能把自己负责的单位看成是自己的统治地方,把自己单位的群众看成是自己统治下的人民?这不是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感情。你那篇短文中把手中笔比作放大镜,这个比喻没有错,却也不尽适宜。既然是放大镜,那就既可以把光明美好放大,也可以把丑恶阴暗的东西放大,文学这支笔抑浊扬清的作用就没有全面的表现出来。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要做到量体裁衣,恰如其分,准确地表达你要反映的内容。我记得《难忘的一九一九年》这部影片写了一段这样的故事:红海军把来犯的英国军舰打得大败,有人报告斯大林说:“英国船撤退了。”斯大林说:“唔,应该说是赶快逃跑了。”撤退是自动退出,而逃跑是被人撵走的。这样一改,很准确。 二、语言要简练。写文章要求文字简练,写小说我认为不管对情节的描述,还是内心活动的刻画,人物的对话,也都要求文字简练。就是没有累赘和堆砌的东西,以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思想。我认为你发表的这几篇作品都还有“精加工”的余地。像《沅水哗哗》中开头描绘的什么“黄霜霜,油光光,鱼白色的,超过银白色的,在多褶似的,默黛色的”等等,是否形容词堆砌多了点。大家都知道,欧阳修《醉翁亭记》稿起初说“滁如四面皆山……”凡数十字,改后只说“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其言简意赅。还有“人声嚷嚷,沅水哗哗,芦苇沙沙,矶头默默……”一段,如将“矶头默默”去掉,不仅不损意境,还衬托了人们沉默的气氛。你说对吗?鲁迅说过,“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古人说“惜墨如金”,这是从写作实践中得出的格言。蒙古有句谚语:“一个深思熟虑的单词,胜过千百句废话。”注意用词的简练,这是写文章下苦工夫的表现。当然,我们说文字简练不等于苟简。不能专从字数上着眼,忽视了内容的正确表达和语言的准确性。 三、语言要优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不仅要求语言准确、朴素、精炼,还要求语言优美。文字作品作为一种感染力量,不能不注意语言的美学职能。你尽力用农民群众中的语言来表现农村生活和农民的思想感情这个路子是对的;但应注意,并非群众中一切语言、方言、俗语都可以成为文学语言。像你的《沅水哗哗》中什么“小吉八入的杂种”,就过野了。“狗拨正得神”,能把犯错误的人比作狗吗?“回到摸脚坑子摸手坑子的年代”两语重复,一般人难以体会到。对群众中的语言,要熟悉,群众语言是文学语言的源泉,但运用时要选择、洗练,如金子是在矿石中的,但矿石不都是金子。高尔基说过:“我们把语言分做文学的语言和人民的语言,那意思不过是说语言中有‘未经加工’的语言,和由巨匠加工过的语言。”因此,文艺作品要从日常丰富的口语中严格挑选那些最准确、最生动、最优美、最有意义的字眼。应以典型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打动读者。 总之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古今中外,一切伟大的文学家,没有不痛感自己语汇穷乏,至于一般人那就更甭说了。所以要从事文艺创作,就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学习语言,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中外一些艺术大师们学习。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要锻炼自己对语言敏锐的感觉,要有苦学苦练文学语言的毅力。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