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节 (第9/9页)
第二天,陈璧君闯进蒋介石的办公室,怒气冲冲地质问道:“蒋先生,你不要汪先生干,汪先生不干就是,何必下此毒手!”蒋介石当时确实也不知道刺汪精卫究竟是什么人干的,面对陈璧君的质问,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不好发作,只得安慰道:“夫人息怒,夫人息怒,我一定要查清此事,严惩幕后指使者。”送走陈璧君后,蒋介石把特务头子戴笠找来,大发了一通火,命令他限期破案。 卫士开枪还击,孙受重伤,死在医院内。汪精卫虽连中三枪,但均非要害,当即在“鼓楼医院”动手术,取出两颗子弹。另一颗深埋在肋骨和脊椎之间,一时无法取出。医生认为只要好好保养,子弹留在体内十年,并无问题。1943年8月,这颗生了锈的子弹,终于在体内发作,使汪精卫痛得团团打滚。同年12月19日,在日本陆军医院,由著名军医后藤部队长主刀,将子弹钳出。一星期后,汪精卫就来北极阁养病了。 1944年元旦,汪精卫因背痛大作,从北极阁返回熙和路公馆。一大批官员来贺年,汪精卫没有心思,一个也不见。汪精卫当时生病,是严格保密的,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过了二三天,汪精卫的下肢麻木,失去知觉,已经不能站立,成了瘫痪,而且高烧一直不退。汪精卫的私人医生德国人诺尔,向陈璧君跌足痛哭说:“这大概是骨癌了!目前的医学,难啊!夫人要早作准备。” 渐渐到了2月早春,日本派了骨科专家黑川利雄教授专程到南京为汪精卫治病。诊断后,黑川认为已到危险阶段,南京条件差,无法进行大手术,非去日本不可。日本的内阁大臣东条英机决定,将汪精卫送往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因那里的骨科是全日本最好的。1944年3月3日,汪精卫乘飞机到日本去治病。行前汪精卫在病榻前召见陈公博和周佛海。汪精卫两眼噙泪说:“我这次赴日治疗,凶多吉少。南京这个烂摊子,就交给你们二位了。我知道,公博和佛海是有点隔阂的,务望以大局为重,精诚团结,苦撑等我回来吧。” 之后,日本政府就集中了第一流的骨科、神经外科和麻醉专家进行会诊。群贤毕集,济济一堂。经反复拍片,开会讨论,折腾到深夜,才确诊为多发性骨癌,压迫神经,造成下肢瘫痪。看来已经没救,但死马当活马医,还是决定第二天就动手术,切除骨块,希望能减少点压迫。 手术做了近两个小时,从汪精卫的背部切开,深入前胸,切除了有病变的四块骨片和三根肋骨。等麻醉药性过去以后,汪精卫自己用手摸摸大腿,已有知觉,双足也可以活动了,汪精卫十分高兴,在后来的四天中,都是如此。汪精卫感到病愈有望,就在病床上对陈璧君和儿子汪孟晋说:“看来,我还命不该绝,可以再回南京。” 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成功,长驱直入,和苏联红军配合,直捣柏林。消息传来,震动日本。等传到汪精卫耳中时,他一气之下,昏了过去。等到醒来,眼泪汪汪地对陈璧君说:“现在日本已成为全世界唯一的共同敌人了,岂有不败之理!我们的命运可想而知了。不知公博逐鹿中原的计划能否实现?”“你病到如此地步,还管什么中原不中原,快不要多说话了。”陈璧君早已愁得不可开交,因为日本医生多次会诊,已经确定汪精卫是骨癌绝症,无法治疗,生命不会拖过半年。但汪精卫自己不知道。“我们上海,有一种叫镭的东西,听说可以治癌症,能不能拿来试试?”陈璧君抱一线希望,哭着对斋藤真教授说。“这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对癌症可能有效。就试试吧。”教授回答得软弱无力,毫无自信。 汪精卫的儿子汪孟晋,在三十八度的高温天气,飞到上海,强迫“镭锭医院”的专家拿出了镭,立即动身。在那种时代,谁敢反抗?医生冒着酷暑,带着仅有的一点点镭,和汪孟晋到了名古屋。到达当天立即进行了镭的放射性治疗。但十天下来,丝毫不见功效,汪精卫的发烧和疼痛反而更厉害了。汪精卫发怒道:“不……不要再做了!”镭元素照射的失败,使陈璧君和日本教授们束手无策,陷入绝境。汪精卫已经形销骨立,奄奄一息,到了日夜鬼敲门的地步了。他虽不知生癌,但已自感在劫难逃。 11月10日下午4时20分,汪精卫双眼泛白,手足挺直,一命呜呼了!日本人自己都在水深火热之中,哪有心思再来顾汪精卫的死活,但表面文章是少不了的,近卫文麿、东条英机等赶到名古屋,劝慰陈璧君,决定将汪精卫的尸体先草草成殓,火速运回南京。 汪精卫的一生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从他出生慢慢看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