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_第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节 (第8/9页)

。他在搬动石头时走神,脚下一滑,一块大石头砸在身上,当场就昏过去了。当时正忙碌中的监工以为他死了,怕玷污了金券(即寝宫),便叫人拖出去扔到荒山坡。张石匠醒来时发现自己不在陵墓工地,又惊又喜地拼命跑回家,这样才算捡了一条命。

    从老旗人口里孙殿英知道了这个天大的秘密,于是迫不及待地去找张石匠。半夜的时候,突然几个军人把张石匠五花大绑到东陵,他稀里糊涂的也不知道到底是发生什么事了。孙殿英笑咪咪地说:“进入慈禧寝宫的墓道入口,请指点一下。指点完了我就送你回家。”张石匠恍然大悟了,吓得浑身直哆嗦,瘫在了地上。张石匠心想:这种出卖祖宗的事,我怎么能做出?孙殿英使尽了浑身解数,张石匠还是一言不发。这时候孙殿英火了,吩咐手下搬来刑具准备用刑。这时候又仔细想了又想,张石匠这么老了肯定是经不住用刑,突然死了,我哪儿去找墓道入口?于是没有上刑。但是此时另外一个主意立刻闪现在孙殿英眼前,然后很豪爽地说:“你不说,对吧?那跟你我就不客气了。来人,把他儿子给我拿下。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的命值钱!”这话还没有说完,张石匠脸色立马就变了,于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石匠带引着他们,很快便找到了墓道口,但是多层花岗石把道口堵得严严的,石头与石头之间又用桐油糯米石灰浆粘固,可谓是天衣无缝,比自然山石还难开凿。工兵营长吩咐属下弄来几桶硝镪水,本想利用侵蚀的方法打开石障,但是根本没有用。快半夜的时候,掘墓的官兵累得是腰酸背疼、汗流浃背的,一个个都瘫在地上。孙殿英一看这种情形,急了,于是想了一个馊主意,干脆叫部下运来炸药,牵上导火索。只听几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慈禧陵墓的墓道被炸开一个大窟窿,刹时一股股阴霉气从墓里窜出,吓得官兵面如土色,直往后退。于是孙殿英下令命谭温江带一排士兵堵在墓道口,谁敢逃跑就打死谁。

    当官兵们怯生生地进入地宫的时候,一件让人毛骨悚然的事情生了。进入了地宫,西太后慈禧的棺椁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突然只听一声令下,地宫中霎时响起镐头利斧的撞击和刺刀的沙沙声响。

    我们都知道,棺材,亦称灵柩、寿棺、棺椁,棺是装敛死尸的葬具,椁是棺材外之套棺。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制造,最常见的以木制造。亦有以铜、石等制造的棺材。清代棺木分两层,外层称椁,里面那层才称之为棺。这外椁是用一种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属樟科,木料产自川、广、云、贵的原始密林,质地坚硬,耐腐蚀且有香味,而且树直节少,纹理顺而不易变形。外椁金丝楠木外面,还漆有49道漆。再抹金漆,内棺再由喇嘛用藏文书写四天王经咒于上,用以佑护亡灵。可惜这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椁,竞被匪徒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他们将碎椁木搬开,此时出现一具红漆滇金的内棺。匪官怕用刀斧劈砍损伤棺内宝物,所以严令匪兵小心谨慎地用刀撬开内棺。突然,木棺中传出巨大响动,整个棺盖蹦起老高,不一会儿,一阵凄冷冰凉的阴风黑雾窜出棺外,直向兵士们的面部扑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像被重重地击了一把石灰,痛疼难耐又涕泪俱下,眼前一片漆黑,头脑一阵晕眩。就在这个瞬间,众人抽刀弃斧向后滚爬而去,蹦起的棺盖又“咣”地一声回到了原位。

    突然看到这种事发生,连孙殿英都在颤颤发抖,可自己却不觉得惊慌。此时,谭温江手下两个胆子特别大的人:颛孙子瑜、刘副官,只见他们各自端着大张机头的手枪,站在地宫出口,命令所有持枪的士兵都将枪口对准眼前的木棺,呈扇形慢慢包抄过来。同时严厉规定,一旦出现慈禧诈尸伤人的不测之象,先以刺刀相拼,奋力搏击。万一慈禧尸身刀枪不入,刺刀拼杀无效,当开枪射击,若射击无效,则且战且退,直至退出地宫,由机枪封锁地宫出口。

    兵士们举枪将木棺围住。刘副官朝木棺详细观察了半天,觉得这样冒失地开棺有些不妥当,于是派人到地宫外搬来两挺机枪架在地宫后室的出口处,枪口对准木棺中心部位,并告诉机枪手,只要兵士们一退却,两架机枪同时开火、射杀。在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命兵士重新开棺。很快,棺盖被撬开了,士兵们慢慢将其移到地下。由于先前的气体已经跑完,棺材中再也没有阴风黑雾冲出,代替其的却是一股浓重的霉臭气味。棺中的尸骨和珍宝被一层薄薄的梓木“七星板”(七星板,古代棺中所用垫尸之板。)覆盖,上面用金线金箔勾勒成一行行的经文、墓志及菩萨真身相。掀开“七星板”,下面露出了一层柔和光亮的网珠被,当兵士挑出网珠被时,棺内射出无数道光芒,这光芒呈现各种颜色,交替混合着射向地宫。整个地宫波光闪烁,就像秋后西天瑰丽的彩虹,耀眼夺目,灿烂辉煌。黑暗阴冷的地宫后室如同白昼般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