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4节 (第1/2页)
要闻肇自己来,也要费上些时间才能斗得过陶瓒了。 可是,关于在处理应青这件事上,以闻肇看来,陶瓒还是草率了: “陶老可知道,要是发兵应城会有什么后果?” 陶瓒抿紧了唇,随后道: “伤一腿,久不治,rou腐。若治,必狠下心肠,剜去腐rou。否则,早晚有一日伤及性命。” 闻肇闻言摇摇头: “陶老,此事想得简单了。” 陶瓒眉头紧锁问:“那以陛下何意?” “若要按陶老的话来说,这伤的可不是腿。”闻肇伸出三指重重点在心口处,“现在是伤在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说不准,剜去那块rou,反而伤及性命。” 闻肇想到了那双美丽却看不进任何人的眼,他又接着说道: “如陶老所言,应城今非昔比,手握天下经济命脉,动它相当于自毁。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应青到底有多强,没人知道,她能力战大军多少也无人知道。 不瞒陶老所说,我并无把握能打赢她。” 说道最后,闻肇面露苦笑,这是实话。 陶瓒听完闻肇的话,沉默了一会儿,而后问到: “那依陛下之见,该如何做?” “扬州之事解决以后,我会亲自去一趟应城。” “这,陛下还请三思。 陶瓒神色微变,并不同意闻言这话。 相比起陶瓒的大惊失色,闻肇却显得极为淡然: “陶老放心,也不必忧虑,依我与她打过的交道来看,她应是无心天下的,所以此去应城,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陶瓒对于闻肇的乐观并不赞同,但是又见他眉目坚定,眼神温和中带着锐利,想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 乱世的枭雄和末朝昏君不一样,闻肇此人城府极深,即是已经谋划好了事,他确实无需多言了。 其实陶瓒自己心里也清楚,应青不好对付。他们计划想借此机会除掉她,这个想法还是过于理想化了。 而后经闻肇点播也清醒过来了。 哎,算了,他已经老了,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他能有此机会重返朝堂已经是闻肇不计前嫌了,他的确是不能对他所为指手画脚了。 想到这,陶瓒正色道:“既然陛下已有成算,那臣也就不多言了。 扬州真相臣会和底下的人,公告天下的。” 闻肇面露淡笑,道:“辛苦陶老了。” “是臣该做的。” 陶瓒接下此事很快就安排下去了。 应青屠城这事之所以能那么快传开无非是宁远侯的人在各地重镇安排人手,你一言我一句的在百姓中闲谈慢慢传开。 陶瓒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索性也把君山和宁远侯幼子一事给捅开了。 他先是安排一人假装是从扬州逃出来的,然后让其去顺天府伊敲鼓告状。 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人混在百姓中,引得全京都百姓去围观审案。 就这样不到一天的时间,全京都的百姓都知道扬州是宁远侯屠的,而他还有个儿子藏在君山,准备趁乱东山再起。 顺天府伊审了案后,官府迅速出告示。 先走京城百姓围观这场离奇的案子,后有官府的告示,很快扬州屠城一事从阿青身上撇开了。 真相快速传开,事情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扭转,可以说陶瓒这事做得极为漂亮。 与此同时郭槐开始攻打君山。 君山易守难攻,里面的人马比郭槐想象的还要多,纵使郭槐勇猛,一时间竟也没拿下此地。 郭槐和君山僵持了整整一个月折损人马不计其数,方才最终艰难打下了君山,擒获宁远侯幼子,和藏在山里大批的金银财宝。 郭槐这场仗胜得艰难,正因如此他不敢怠慢,立即展开审问。 君山的仗难打,里面的人骨头也硬,郭槐费了老大的力才撬开这些人的嘴。 东拼西凑得出了事情的真相。 得知一切后,郭槐连夜写信命人快马加鞭把密信送上了闻肇的案头。 在这封密信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