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7章 《从浮士德形象看歌德的精神发展》 (第3/3页)
第二部开始,浮士德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治愈了心灵的创伤,随魔鬼来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宫。其时王朝一片混乱,上层社会荒yin腐败,百姓啼饥号寒,铤而走险。而浮士德获得皇帝的宠信,以多发行纸币之法缓解了财政危机。皇帝异想天开,要求浮士德召来古希腊美女海伦以供观赏。魔鬼施展法术,于是香烟缭绕之中出现了海伦和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幻影。浮士德对海伦一见倾心,当帕里斯拥抱海伦时,浮士德妒意大发,用魔钥去触帕里斯,幻影立刻消失,浮士德昏倒在地,魔鬼驮起他溜出宫廷。在现实生活中,歌德在1775年应诸侯小国魏玛的18岁的公爵卡尔奥古斯特之邀前往魏玛。歌德到达魏玛之后被邀参与政事,成为魏玛小国的政治核心集团的中心人物,一时歌德热心从政:开发矿山裁减军备、修筑公路、兴修水利、疏浚河流....但是由于歌德在魏玛的10年来的热心从政和改革没有获得理想的成功,反而遭到种种阻碍,这使歌德的精神感到郁闷和窒息,他迫切需要摆脱这无益的宫廷生活,寻求新的精神解脱,追寻一条新的人生道路,从而去发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书里书外的政治生活,虽不完全一样,但是同样让人难以忍受。至此,歌德的政治追求告一段落。 官场黑暗令浮士德对政治大失所望,使他转而追求古典美的宁静与和谐。魔鬼将他带回书斋。浮士德的学生瓦格纳在曲颈瓶里造出了人造小人荷蒙库鲁斯,荷蒙库鲁斯领浮士德到希腊寻找海伦。二人结合,生下一子名欧福良。欧福良的形象是以英国诗人拜伦为原型的,他生来喜爱高飞,渴望战斗,听到远方自由的呼唤,他如闻号令,奋不顾身向高空飞去,不幸陨落在父母脚下。海伦悲痛欲绝,不顾浮士德的苦留,腾空飞去,只将她的白色长袍和面纱留在了浮士德的怀中。它们化为云朵把浮士德托到空中,飞回了北方。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又以幻灭而告终。《浮士德》中关于浮士德和海伦的结合,是在浮士德帮助气息奄奄的小公国改良失败后,强令魔鬼墨非斯托领他寻觅冥冥之中的海伦。一时之间,浮士德被迷得魂不守舍: 哦,我简直, 要发狂讲:后来又怎样? 她是我心中惟一的渴望啊! 海伦是古典美的象征,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象征,而浮士德则是德国本土文化的象征。歌德在政事失意后,悄然前往他渴慕以久的文学之都和艺术之乡的意大利。歌德在意大利逗留了两年,他在那里深刻地研究了古代希腊罗马文艺的艺术和文化。歌德认为古希腊罗马文艺的本质和风格特征即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也即纯朴、宁静、和谐。歌德认为这样的艺术才是艺术美的最高理想,是“美“的最高境界。但歌德是清醒的,海伦与浮士德的结合,即古希腊文艺与德国文艺的结合是昙花一现的,他们的爱情结晶:欧福良,也很短命地消失了。歌德想说明,借助古代的艺术,尽管它是美的,去解决现实生活的矛盾,是完全徒劳的。离开现实生活,去追求古典的美,被歌德否定了。 浮土德浮在空中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顿时产生了征服大海的雄心,借魔鬼之力,他帮助一个皇帝平定了叛乱,得到一片海边的封地。按照浮士德的命令,魔鬼驱使百姓为他移山填海,变沧海为桑田。此时,浮士德已是百岁的老人,忧愁使他双目失明。魔鬼命死魂灵为他掘墓,浮士德听到铁锹之声,还以为是群众在为他开沟挖河。想到自己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他不由得脱口赞道:“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浮士德依约倒地而死。魔鬼正要夺走他的灵魂,这时天降玫瑰花雨,化为火焰,驱走了魔鬼。天使将浮士德接至天上,见到了圣母和已为赎罪女子的玛甘泪。这是浮士德的最后一个追求——追求他自己的事业: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