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节 (第2/4页)
。 圣人有命,群臣心中纵有异议,也不敢丝毫忤逆。更何况,一向明哲保身如锯嘴葫芦的长孙无忌竟开口自荐,主理此事,更是雷厉风行,查天下粮仓,府兵卸甲,重估铸造司钱币之量,一连串的举措,初见成效,更让人对太尉手腕佩服不已。 长孙无忌面上还是一团和气,靠谱的话却半句也没有,讳莫如深的模样,叫大家更觉深不可测,惟有他心里自知,盯上铸造司的,哪是他,分明就是安仁殿那位。 既是皇后先提出的问题,长孙无忌领了差事,自然往安仁殿走了一遭。讷敏端着一盏暖茶,状似无心,轻轻地叹了一声:“东西贵了,这钱,也多了。” 虽心忧民生,然西征大军大胜而归,自是满朝欢庆的大喜。 大朝会上,便有人奏请泰山封禅。 李治在位励精图治,如今更有灭突厥、开疆辟土之大胜,封禅之事,亦在常理。有人提议,群臣便纷纷口称万岁,跪请求允。 如此大喜,李治自然无不允。 这厢刚应下,那边又有人跳出来,道:“圣人秉天意而泽苍生,时登东泰,不若以天皇为名。皇后宽仁贤明,乃天下之国母,亦可为天后。” 退朝后见到讷敏,李治便将此事提了,讷敏却是一愣,并称二圣,不是史上武则天的谋划么? “朕亦觉此意甚好。”将她的手置在掌心,微微收拢,李治笑着叹道,“此番,亦多亏了梓潼,若不然……朕欠你的,实在太多了。” “大家这般说,倒叫妾无颜了。”讷敏微垂着首,将另一只手轻轻覆上他的手背,忽而抬眸,凝目于他的眼,温声道:“妻以夫为天,妾为君妇,何以齐肩?” 轻柔和缓,仿若和风,却又掷地有声,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李治望着她,沉默许久,方轻声应下。 同众臣再议此事时,忍不住将讷敏的话复述了一遍,末了,更是叹道:“此生得王氏为妇,朕之大幸,亦我大唐之福。” ☆、第67章 太子李忠 天后之议虽搁浅,但李治对讷敏的信任,却愈加亲厚。而风眩之症愈甚,至头重目昏不能视物,朝事政务一应由讷敏处理,每有御史上谏,却从无采纳应允。便是讷敏,也几番婉转建议,太子渐长,然李治却总握着她的手,道:“太子孝则孝矣,难担大任,不若梓潼甚矣。” “太子敦善,若悉心教导,亦有所长。”她跟李忠,一个皇后,一个太子,哪能相提并论? “妾疏于宫务日久……” 刚一开口,便听李治说道:“六宫相安,若梓潼当真累了,不如在妃嫔之中择一二人,协理宫务也就是了。”停顿片刻,又补充道,“贤儿言行有度,慧敏好学,最是省心合意不过的。”言下之意,宫务有人相佐,皇子不用你cao心,叫她再找不出旁的借口推诿。 话已至此,讷敏还能如何? 只是,心里对李忠,难免扼腕叹息。李治如今,谈论政务朝事从不避讳她,甚至,还会在私底下与她商议一二,讷敏如何不知他的心思?东宫这位,摆明了就是个挡箭牌,往后,怕是再难长久的。李忠为人,她亦心知,当年也曾动过心思,想好生栽培一番,只是,十几岁的男儿已定了性,人如其名,是个再忠厚不过的。然为帝者,帝王心术、机谋手腕缺一不可,可不是一味忠厚便能御下的。 太子如何,莫说帝后,朝中大臣亦心知肚明,李忠自己也感觉得到,早年父皇喜爱四弟,后来最宠爱的是六弟,而他,却从未得过这般青睐。他也用心努力过,只是,生来不若几位弟弟聪慧,他们不过是吟诵两回便能记下的,他回去埋头苦读上七八遍,也未必能记得全。 虽不甚机敏,可李忠也不是傻的,再听闻皇后往甘露殿议政的事后,在屋里静坐了几日,终是提笔落款,双手捧着平生第一道奏折,往甘露殿去。 太子让贤,奏折虽被留中不发,仍激起滔天巨浪。一时间,朝野内外,都将视线移向了东宫。 “你怎就糊涂了呢,这太子的位子,怎可想让?这些年来,你什么都没做错,往后,这日子可还怎么过?” 任由刘氏又哭又闹,拽着自己拍打捶着,李忠却一动不动,待她哭得累了,倦了,方道:“往后,儿做一太平王爷,侍奉阿娘于身前,便不好么?” “我这是替你叫屈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