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7节 (第2/3页)
素质,终归是比土鳖草根们强八百倍,早晚能再夺得优势的。 这么想着,米挚就越发地不肯退了。工作期间摸个鱼,下班反而比上班忙,忙着串连一些人,布置许多事。他最为倚重的,还是余冼。蒋峦看着前途更好,可惜姓蒋,人家蒋家还有自己的盘算呢,目前没有与自己绑得太紧。 对此,余冼却又别有见解:“大理毕竟旧族出身,其心不问可知。不过因为如今情势太坏,寒士咄咄逼人,需避其锋芒而已。” 米挚道:“只怕他避着避着,就没有血性了。朝上几番争执,也不见他发声。一个唐仪,却全无大家公子的体统!” 余冼道:“御史大夫从前在旧京时就只与圣人交好,如今这般行事,倒也不算意外。便是大理,如今这样,也有办法令其归心。” 米挚便问有什么办法。 余冼道:“我观蒋相公面相,脸上一股死气,怕撑不了多久了。大理是承重孙,丁忧要三年。三年过后,朝中还有没有他的位置还未可知呢。他虽与姜家有亲,蒋相公兄妹去后,这亲戚情份如何,还是两说——他要起复,姜家未必肯下死力。三年之后,寒人盘踞于朝上,大理之职怎么可能还留下来等着他呢?圣人不补丞相,或是等着姜丞相,却不会对蒋峦这么好了。到时候,相公再奏请,为他起复出一把力,他自然就该知道孰亲孰疏。” 米挚捋须笑道:“子清(余冼字)真是我的智囊啊!” 余冼连说不敢,对米挚的感观倒也还好。做人参谋的,最恨那种“明明我的好主意,你听了就是不照做,最后把事情做坏了”的老板。米挚肯听他的,余冼自然是开心的。 米挚笑了一回,却又沉下了脸,愁苦地道:“眼下却有一事,你能否与我破局?” 余冼问道:“可是科举之事?” 米挚道:“正是。你可有办法了?” 余冼正色道:“相公便不问我,我也要请相公留意的。” “怎么说?” “敢问相公,科举之事,是否已成定局?” “是啊……” “是否先于南方诸州并长安试行?” “不错!” 余冼一击掌:“这就是了!相公,事不宜迟,还请相公明日便上表,奏请推行全国!” “什么?!”米挚惊骇地看着余冼,“你也疯了么?这如何使得?” 余冼沉痛地道:“既无可更改,如何不和光同尘?” “这怎么行?!难道你也要同流合污了么?”米挚用一种包含了“我看错你了”、“没想到你是这种人”等等情绪的目光谴责着余冼。 余冼无奈地指出:“若是丞相不合作,不出三年,天下就要遍布着南方诸州考上的寒人官吏啦!届时您在朝上说什么,再无人应声,李、霍诸辈说什么,尽是附和之议!” 米挚如梦初醒,紧张地抓着余冼的袖子问:“如之奈何?” 余冼给他指了明路——既然没办法避免了,那就也下海去抢!诗礼大家出来的公子,书香墨海里熏出来的,接触的尽是大儒名士,父兄言谈间难免语及政务。个人素质那么高,怎么会比不上寒人?! 米挚还颇犹豫:“我前头才反对,眼前又要赞成,岂不要为人耻笑?” 余洗尖锐地问道:“要脸还是要命?” 米挚果断地回答:“要脸!”答完了,觉出不对味儿来,才改口道,“吾不拘小节,不废大道!” 余洗听他说“要脸”的时候面色突变,听了后半句方道:“那就上表,请北方各州,也行科举。” 米挚为难道:“我知道你的意思,南方多寒士,北地多旧族。然则北地也不是没有寒士呀,这么算来,旧族岂不吃亏?” 余冼道:“不这么办,吃的亏更多!”再用向米挚分析了,这会儿没点钱没点闲的人家,想读书?没门儿!在世家,一家子嫡枝旁系可能有百多号人,人人都读书。在乡间,一个村子几百户人家,能有两三个识字的……那就是文化人了,这些识字的人,可能连经史都没读完。 还怕比不上人家吗? 说这话的时候,余冼忘了一件事情:量变引起质变。 这是后话了。 米挚被余洗一番洗脑,也觉得可行,对余冼道:“你称得上是国之瑰宝了!” 余冼道:“晚生愧不敢当。晚生斗胆,再问相公一句——您与东宫,是否生了些嫌隙?” 米挚大惊:“这话从何说起?” 说来余冼琢磨着人心也挺有一套的,对米挚道:“相公固然是想事事依礼法而行,自己做了,也要所有人都这样做。对自己这样,对同僚这般,连对圣上与东宫,也想这样。却不知这世上的道理,并不是您自己这里对,放到旁人那里就也行了的。” 米挚感兴趣地道:“怎么说?” 余冼道:“您只想着您的道理,可曾想着上意,想着东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