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4节 (第3/5页)
十桌酒席。 黎玉立的寡母早些日子已经被接到京城来了。今日一早,瞧着黎玉立穿了大红衣袍,骑了马去迎亲,躲在门后也狠狠的痛哭了一场,熬了十八年,终于盼到儿子长大成人,娶了媳妇,自己也该轻松了。 没来京城前她接到黎玉立的信,说叫她遣人去刘同知府上提亲,她看着信就懵了,不知道该不该听儿子的话去刘府提亲。云州府里,除了知府最大就是同知了,自己贸然上门去求娶,会不会被刘同知赶了出来? 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儿子第二封信又来了,说是中了状元,皇上给赐了婚,她也不用遣媒人去刘府求亲了,叫她即日动身去京城,那边已经安顿好宅子,五月初便要成亲,等着她去受大礼,喝媳妇茶呢。 欢欢喜喜收拾了东西,黎家寡母一路儿赶来京城,见着儿子真的当了官,还有自己的宅子,房屋修缮一新,真的是要办喜事的样儿,她开心得一双眼睛不住的流泪,怎么也停不下来。 正在胡思乱想着,就听外边鼓乐齐鸣,鞭炮震天儿般响起来,新来的丫鬟杏儿在一旁欢喜的说:“老夫人,老爷把夫人迎娶回来了!”黎玉立的寡母喜孜孜的扶着她的手走了出去,只见喜娘引着一对穿着大红吉服的人儿走了进来,新娘子蒙着红盖头,看不着脸,但单单从身材来看就很不错,高挑纤细,贴身丫鬟扶着她,婷婷袅袅的站在那里,真是和春天的嫩笋儿一般。 司仪按照程序开始主持亲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小夫妻俩在黎玉立寡母面前跪了下来,扎扎实实向她磕了三个头,看得她好不欢喜,心里一边开心,一边心酸,想着自己早逝的丈夫,若是他还在,也不知会怎样高兴。 这边正热热闹闹,就听外边一阵喧哗,大家回头一看,却见一个年青内侍领头,后边有几个内侍托着盘子走了进来,原来是皇上赐了贺礼过来。 一时间屋子里都安静下来,众人的眼睛瞄着黎玉立,心里揣测着他的来头。 不过一个小小四品官,哪里又值得皇上记挂着,在成亲之日还特地赏赐东西下来?莫非这期间另有隐情?大家不免把眼睛望黎玉立身上溜了溜,可又看不出半点端倪来。 那内侍宣了旨,皇上为了祝贺状元郎新婚大喜,特赐玉如意一对,珊瑚树一盆,黄金五百两,另外还有一道诰命敕命文书,抹金轴,上面绣着瑞荷,封黎玉立寡母和刘玉芝正四品恭人,随着诰命敕命文书还送来了两套诰命冠带。 “状元公,快接旨谢恩罢!”那内侍意味深长的看了跪在地上的人一眼,拉长了那尖尖细细的声音道:“黎状元务必为皇上尽忠,可别忘了皇恩浩荡哪!” 黎玉立颤抖着手儿接过那道圣旨,心里已是感慨万分,皇上对自己这般看重,日后一定要效忠皇上,万死不辞。 ☆、第一百一十一章 催情香 内侍宣旨完毕,屋子里头的人站了起来,望了望黎玉立,差点个个将眼珠子掉了出来,没想到这位状元郎竟然如此得了皇上青眼,一点儿身家背景都没有,皇上却赏赐下这么多东西,赐婚、赐宅子、赐贺礼、还亲赐了诰命冠带! 黎玉立起身以后,赶紧迎着那内侍上坐,那内侍也不推辞,笑着坐到椅子上道:“状元公,皇上派咱家来你这里喝喜酒,看看场面热不热闹,还叫我回去说给他听呢。”说罢,脖子扭了扭,看了看周围的人,仿佛别有深意。 黎玉立赶紧陪着笑说:“我家亲戚少,也没什么太大场面,公公且担待些。” 那内侍笑了笑说:“这世间人情冷暖,从着席面儿上就看得出来。那些惯会捧高踩低的人,哪些地方该去,哪些地方不该来,心里都有杆秤,明明白白,断然不会差了一星半毫。只是可惜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像状元公这样人才,皇上如此看待,竟然有不知道来捧场面的,甚是可笑啊。” 黎玉立抹着汗答道:“公公有所不知,原来却不止这个场面的,因为宅子小了些,也不方便惊动各位贵人,所以就没有广发喜帖了。今日惊了公公,我心里还正不安呢。”说着塞了一个小金锞子在那内侍手里,那内侍见黄澄澄的一闪,早就眉开眼笑,摸了摸外形,更是满意,于是也没再多说话,只顾坐下来喝酒吃菜。 来参加喜宴的人见那内侍不再阴阳怪气的说话,一个个也放下心来,暗道今日自己算来对了,听着刚刚那话音儿,皇上似乎想看看哪些人不给状元公面子,竟然连他的喜宴都不来,还好还好,自己在这里喝喜酒,可是妥妥儿的。 端着酒杯正准备入口,就听着外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