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6节 (第6/8页)
一种非常特殊的金属制品,在现在几乎已经绝迹了,它可以迅速的吸收寒气,使棺材内部的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这样里面的水就可以结成冰,尸体就会被冻结在冰里了。况且这里的温度应该是常年都保持在一个低温的状态,这样就给尸体的保存提供了极好的自然条件。即使天气稍有回暖,棺材外层的檀鲂木,也会起到阻隔热气的作用,使棺材里面的温度保持在一个极低的度数。尸体还好得以较好的保存。可是……” 夕羽惠说到这里,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好像在沉思什么,话音突然中断了。我赶紧对夕羽惠说到:“千万别说半截话,有什么你抓紧一次性说完!” “可是,这种极为古老的棺材制作方法,早就失传了很久很久。在东汉之后甚至几乎没有被记载过。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圆顶八角屋的下面?而且这里明显是先有的这口水棺,然后才有了圆顶八角屋,也就是说圆顶八角屋是在水棺之后建造的。但是这些水棺放置的时间应该也不长,因为棺身上的灰尘非常少,就连四个棺角都没有什么灰尘。所以放置时间,应该绝对不止于有几百年。何况水棺的重量远远大于普通棺材的重量,想抬动一口水棺,起码要七八个壮丁。这样推理的话,这些棺材应该不可能从很远的地方运来,而是在就近的一些地方发现或者下葬。如果圆顶八角屋,是用来掩盖这些棺材的,我想那么这里每座屋子的下面都会有这样的水棺,如果是这样,是不是水棺的数量也实在有些太多了?在这里从哪能弄到这么多的水棺呢?据我所知,制作一只水棺的时间应该在一年左右。好的工匠说不定十个月就可完成。这里有多少间圆顶八角屋,你们也都看到了。要制造这么多水棺,所用的时间必然也很长……”夕羽惠越说,她自己反倒是越迷茫,不能理解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我们所在的塔甫图确实是一个很偏僻的地方了。这里前不着村儿,后不着店儿,如此看来水棺更有可能是从附近的五斗圣山上运出来的。也只有那里才可能有那么多棺材了,毕竟那里风水好,下葬的人应该也多。可是,我很快否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从五斗圣山那种地方运出棺材,简直是开玩笑,棺身沉重加上山路崎岖难行,一路上的未知危险可能更多,从五斗圣山运出这种水棺几乎是不可能。而且这里千百年来,都是盛行天葬,所以根本没什么人用棺材,这里的棺材又是从何而来的?难怪夕羽惠自己说着说着就无言了,因为矛盾的问题太多了。 我问夕羽惠这种水棺有没有什么“讲究”或者是传说之类的事情。夕羽惠点头告诉我们说,水棺安葬的必须是八字属水之人,这样才能使水棺吸纳地气,从而尽可能长时间的保存尸体。如果葬的人不是八字属水的人,那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里面的尸体很快就会腐烂,里面的水也就变成了一棺尸水;第二种是,里面的尸体会在吸收人气之后变成行尸,就像我们在有熊和虵国见到的那种行尸差不多。但是,据说只要将水棺置于风水宝地之上,人在将死之时封入水棺,这时的人一定是在生与死之间,身上的阴气远远的重于阳气,但阳气并未消失,才可放置于棺内。因为水属灵动之物,万物皆生于水,水棺可吸收天地之灵气,将死之人可在水棺之中可以获得新生。这也是当时转生的一种奇术。可是因为水棺的制作,加上后面的下葬过程,都万分的复杂,稍有不慎不仅不能新生,反而会变成了可怕的行尸。所以几乎没有人尝试。据说春秋时期齐国的田芃,就曾为齐王打造过一具水棺。 听夕羽惠这么一说,我不自觉的向后退了几步。这棺材本身就古怪异常,现在天色渐晚了,我更觉这里有种阴森森的感觉了。于是督促夕羽惠,看完了我们还是先撤吧,回去跟风干鸡商量商量在做打算。反正棺材是死的,不可能自己长腿跑了。 夕羽惠点点头,又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棺材,才准备上去。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一直不说话的大凯,小心的对我们说道:“我怎么听前面那个地方好像有什么东西叫唤啊。”说着大凯伸手指向了我的左前方。夕羽惠马上调亮了狼眼手电照了过去,只见离我们这大约四五米的地方还放置有一具棺材!我们现在也警惕了起来,没有一个人再说话,都仔细的听着周围的声音。刚才下来时只顾着看这口棺材了,因为下面整天太黑,所以也没有仔细看下面的情况。此时我们靠到了最外侧,小心翼翼的沿着外侧走了一圈,夕羽惠的狼眼手电慢慢的挪过周围漆黑的地方,最后我们惊异的发现这里的棺材不止有两口,而是居然一共有三口水棺…… 第二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发现 这里的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