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5节 (第6/6页)
。 说完这些,夏夏还不忘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老鬼”家的基本情况。据说现在当家的这个人,也就是“李老鬼”,是当年李三魁的二儿子。李三魁共有三子一女,说起来也巧,这四个孩子,每两个孩子之间,岁数相差都是三岁。小女儿是四个孩子之中最小的一个。 李三魁的大儿子,自小就是弱智,而且不会说话,生活从小就不能自理。所以难以继承家业。有一种传言,就是说李三魁大儿子的遭遇,就是因为当年李三魁掘出了龙墓,而且成功从那次掘墓的浩劫之中,捡回了一条命,所以他儿子就带他遭了天谴。 于是李三魁的次子、三子和小女,继承了李三魁的家业。次子更是继承了李三魁“李老鬼”的绰号。他们三人都算是赫赫有名瞟儿把子了。别看现在他们三人年纪已到古稀之年,但是有时也会亲自上阵。毕竟要给下面的小伙计们做个正确的表率。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开“观灯”大会的时候,“老鬼”家的话语权非常重的原因。基本“观灯”的时间、地点,都是“老鬼”家再加上南北方几个有名气的“耙子”敲定。其余那些“耙子”或者是瞟儿把子,在商定时间以及地点的时候,基本上都属于打酱油的角色。 现在的“李老鬼”有二子,和夏夏相熟的发小,就是李老鬼二儿子的女儿,名字叫做李兜。而之前夏夏说的“李家小少爷”,则是李老鬼大子的儿子,也就是将来极有可能继承“李老鬼”绰号的人。他叫做李星龙。 夕羽惠突然“咦”了一声,笑着对我说,“未来的‘李老鬼’名字和你挺像呀,都是中间一个‘星’字,名末是一种神兽的名字。说不定是你失散多年的亲戚。” 夏夏这个时候也恍然大悟一般的,对我说道说道,“我靠,我都忘了你老家也是在莱州了。说不定你和李星龙真的有点远方亲戚关系啊!你们俩倒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眼睛特别小。”说完夏夏“哈哈”的笑了起来。 我让夕羽惠别打岔,好不容易夏夏能说点正儿八经儿的事儿了,夕羽惠这一打岔,夏夏立刻就跑偏了。 夏夏收了收笑容,便继续说了起来,现在“李老鬼”的二儿子,完全和瞟儿物扯不到半点关系,而是烟台一所大学的历史老师。他的女儿也就是夏夏的发小李兜,也算是女承父业,是一个在业界小有名气的考古工作者。夏夏笑着告诉我们,李兜之所以考古有点成就,除了她本身专业水平过硬外,再就是因为她爷爷知道孙女做这一行,有事没事就让手下的伙计去埋点东西,然后再不经意把消息告诉李兜,让李兜去“考古”。李兜人单纯但是自尊心强,所以家里人也都一直瞒着她。并特意叮嘱我和夕羽惠,见到李兜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她面前,把这件事儿说漏了。 而李星龙和他的父亲,则继承了“李老鬼”瞟儿贼的行道。只是因为他们的上辈名气太响,所以他们俩在道儿上并不是非常出名。不过李星龙在道儿上有一个之最,就是学历最高的瞟儿贼。估计干瞟儿物这一行,上过大学的人,除了他也找不出第二个了。他和他父亲,都是经营生意的好手,二人将老鬼家的生意倒是打理的井井有条。 至于“李老鬼”弟妹的具体情况夏夏就不得而知了。 这一家人确实有点意思。老辈是一个瞟儿贼,专门干瞟儿物的勾当,小辈里反倒是出了一个老师,还有一个考古工作者,甚至还出了一个上过大学的瞟儿贼。这一家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够高的。应了那句俗话,不怕流氓不要命,就怕流氓有文化。 看得出来夕羽惠也对瞟儿贼这个行当很感兴趣。一路上我们三个人一直在聊这个话题。以至于车子到了莱州我都没有注意到。夏夏开着车绕过了莱州市区,又一直开了好久。我有些不解,便问夏夏“李老鬼”他们家不是住在莱州市区? 夏夏伸手指了指前面,对我说:“喏,这就到了,就是这个村。哪有传统大地主住城市的啊。” 我抬头透过车前玻璃,看到外面的路牌上写着——“后趴埠村”。夕羽惠看到之后,略带惊讶的看着我,对我说,“这不就是你老家吗?” 第二十八章 我,到家了?! 我又看了看路牌,确定前面就是后趴埠村。于是默默地朝夕羽惠点点头。这后趴埠村确实是我老家。爷爷年轻的时候,就是在这里当兵的。我和夕羽惠结婚之后,应老爷子的吩咐,专门回这里老家请了一次客,这也是村里的老风俗,叫做“回头家”。说是请客,其实就是在我老姑家里摆了十几张桌子,请村里大伙吃个家常饭乐呵乐呵,沾沾喜气而已。农村的房子都比较大,我老姑家的大院子都是以前的猪圈改的,因为我和夕羽惠回来的缘故,那天老姑家里也是忙了整整一天,最后我和夕羽惠临走,给老姑留钱她也没收。没想到,我们两年之后,又回到了这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