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号密卷_第17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5节 (第6/6页)

他们全身上下,都被厚厚的绒毛覆盖了,看起来就像是穿了一件厚重毛皮的人。不过他们脸上的绒毛较少,能清楚的看到他们的五官。比起正常人来说,这些浑身披着黑色绒毛的东西,几乎没有鼻梁,鼻头很大很突出,嘴唇为紫色较薄,嘴型看起来就像是在微笑。耳朵被厚厚的绒毛覆盖根本看不到。

    这些东西的体型要比正常人高大许多,身宽体壮,体型非常大,与普通人差异明显。他们的身高,据我目测起码都有两米以上了,我一米八的个子,都要仰视他们。

    除此之外,它们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只有一只眼睛!这只眼睛并非是长在脸部的中间位置,而是想正常人的眼睛一样,只长了一只左眼,“右眼”的位置则是皮肤。此时他们脸上唯一的这只眼睛,还是闭着的状态。而且他们的身体也是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就像是僵住了一样。

    “收拾好东西,我们快点离开这里。”风干鸡急忙对我们说道。

    一旁的夏夏马上过来将我扶起,然后手脚麻利的把两个小火炉,分别装进了我们两个人的背包里面,还朝我做了一个ok的手势,意思是问我现在状态如何。我便朝夏夏点点头。

    大家根本顾不上问东问西,每个人都很快地将东西收拾好之后,眼镜背着张琳,我和大凯活动都算自如,并不需要别人搀扶。我们赶紧向前赶路。风干鸡并没有把那根折断发光的光棒一并带走,相反的是,风干鸡又折断了一根光棒,并扔在了那些怪物之间。

    走在队伍前面的金手佛爷和提子每人手中持有一根光棒,能将我们周围的路还算照明。

    我们沿着河流一直向前走,我回头向之前我们所在的地方看去,心里不由感到害怕,岂止是我们所在的位置尽是那种毛茸茸的黑色怪物,就连我们背后的那面高墙上,也都有很多那种奇怪的东西。他们的四肢攀在墙面上,身体就那样挂在墙中间。他们的数量数都数不过来。

    我小声地问道夏夏,“那些东西,就是咱们之前看到的‘绿眼睛’?”

    夏夏默默点点头。与我想象中的样子确实相差甚大。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些东西居然会是人形。更奇怪的是,这些东西那只绿色的眼睛为什么突然之间闭上呢?看他们现在的样子,一动不动就像是一尊活雕塑。是什么情况让这些东西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呢?

    于是我只好再次问道夏夏,她知道哪些东西是什么吗?

    夏夏回答我道,“虽然我以前没见过,但是这些东西跟传说中的山鬼差不多。估计就是这里的山鬼。”

    之后夏夏进一步举例说,宋代楚辞学家宋兴祖,他在《楚辞补注·山鬼》题解中讲到:“《庄子》曰:‘山有夔’。《淮南》曰:‘山出魈阳’,楚人所祭,岂此类乎?‘夔’是一种古代神兽,相传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形状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头上没有长角,只长了一只脚,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它身上还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欲聋。后来黄帝在九天玄女的帮助下,得到这种兽,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兽的骨做槌,敲击鼓,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

    据说夔与天地同生,世上只有三只,黄帝得到的是第一只,第二只乃被秦始皇所杀。但秦始皇没有建立黄帝那般功业,所以这只夔的皮,被做成的鼓就没那么神奇了。第三只夔没有被任何人得到,而是被作为了‘山鬼’的鼻祖。相传山鬼是夔与人所生。

    在《淮南子·汜论训》高诱曾将山鬼比喻为山精。为‘山精也。人形,长大,面黑色,身有毛,足反踵,见人则笑。’在后世传说中,这两者也被渐渐描绘为了同一种东西。古代很多书籍中均记载有山鬼之事,夏夏继续举例说道,朱熹《楚辞集注·山鬼》,王夫之的《楚辞通释》更是将山鬼喻为‘五显神’,曰为‘为物类,胎化,非鬼,因疑有疑无,谓之鬼。’”

    夏夏觉得,我们见到的东西就是山鬼。因为山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惧怕强光。山鬼喜好夜行,每每遇到弱光,便会视觉模糊,遇到强光之后就会呆立在原地,半响之后才会恢复。相传在汉代时,刘邦就专门派人用灯笼在夜间扑杀山鬼,吃其rou喝其血,就为了延年益寿。

    “小哥,我们这是要去哪啊?别可别他娘的再乱走了。”大凯此时突然对风干鸡说道。

    风干鸡这次倒是冷冷地回答大凯说,“我们正在去承天天柱的路上。”

    第一百三十八章 前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