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9节 (第2/3页)
不是穿着昔日的补丁衣服,插着木头做出来的钗子了,虽然比不上在王府时的珠光宝气,但寥寥几件首饰,却也是品位不俗。 顾雁南春末的时候,就和郎阔一起回了波连。一是他一直向往外面海阔天空的世界,俗话说男儿志在四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另一则,郎阔诚心相邀,他也觉得欠了对方天大人情,而皇上似乎也有心让他继续做联系波连和大宁王朝的纽带。因此虽然顾盼儿十分不舍,却也对弟弟的选择十分鼓励,和元媛亲自整治了一桌宴席为他践行。 波连出兵后,乌拉国果然无暇兼顾,一年多的战争对他们来说也是巨大吃力的消耗。因此皇帝派了五皇子萧素睿去边疆,几场胜仗打下来,乌拉终于妥协,不但签订了停战协议,还被迫舍了三座城池给大宁朝,让皇帝终于可以扬眉吐气。 萧素睿在边疆立下了这天大功劳,回京后自然更受皇上赏识和臣子们的拥戴,一时间风头无人能出其右。面对此情此景,一些亲太子的官员不免着急,但太子萧素真却始终是不温不火,每日里只用心履行自己的职务,虽然谨慎小心,却也不像众人猜测的那般如履薄冰,有时候也和皇上有些争论。这更令亲太子的官员们人心惶惶,唯一觉得安慰的,便是皇上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对太子生出不满之意。 但是依附萧素睿的官员们却没心思再等下去了。如此大好的形势,皇帝身体又渐渐衰老,万一哪天出了什么问题,这太子还没有改立,众人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逼宫篡位之事,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因此这些官员串通一气,变着方儿的想法子难为亲太子的官员,甚至直接将矛头对准萧素真。对此情况,皇帝却是不闻不问,既不惩罚这些煽风点火的官员,也不对太子冷淡,令众人都摸不清这老皇帝到底是什么心思。 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堂上的风风雨雨,却与敏亲王府一家没有什么关系。大家在这庄子上自给自足和乐融融,恰巧这一天是端午佳节,许多旧日仆人也都来到庄上,与主子们一起包粽子,又相约了下午去看乌拉人赛龙舟。 正热闹时,小九儿的娘就来到元媛身边,笑着道:“姑娘,芳龄那孩子真是倔强,不管怎么说,只说认定了小九儿。我想,既这么着,也不能让这孩子没名没分的一辈子不是?这不是让人戳她脊梁骨吗?因此我和亲家商量了,想给她和小九儿办个冥婚,刚刚我和夫人说了,夫人也觉着这样可行,不知道姑娘的意思怎么样?” 元媛怔忡了一下,心中叹了口气,才微笑道:“既然都商量好了,我自然也无话说。芳龄这也是她自己选的,就办个冥婚吧,到时候告诉我一声,也过去给你们……”她本想说贺贺喜,但转念一想,小九儿客死他乡,即便是冥婚,又有什么喜可贺?所以把这话咽了下去。 小九儿的娘便笑着离开了。这里元媛偷空儿找了芳龄来问她是否真的心甘情愿,却见她面上羞红,垂头道:“我自是甘愿的,姑娘还有什么不知道呢?这是大娘疼惜我,让我名正言顺做他的人,这辈子就再无所求了。”元媛听见她这么说,也就没话可说,唯有叹息一声“情到深处无怨尤”而已。 很快的,两家就把日子定了出来,是在深秋时候,十月初九,王妃等人感叹了一番芳龄的节烈,又说到那一日,所有人都去吃酒,还得商量着送什么贺礼。热闹说了一回方散。 元媛的胭脂铺子也开张了,自然是苏以等人做掌柜的,她做幕后东家,虽说皇上的雷霆震怒已经消失,但毕竟削爵为民,也不能做的太出格儿了,更何况现在萧素睿的气焰十分嚣张,自己等人和太子亲厚,唯恐被他拿到了错处,又去为难太子,因此上十分小心。 若认真说起来,萧素睿想为难元媛,自然仔细调查一番,元媛还是跑不掉。但妙就妙在元媛这些胭脂全部是精心研制出来的独家配方,宫里那些娘娘们都来这胭脂铺子买胭脂,就连太后,也对这胭脂赞不绝口,只说自己用了这胭脂,觉着脸也不干了,皱纹也似乎少了,整个人都年轻起来。如此这般,众多的枕头风吹着皇帝,萧素睿哪里敢动这胭脂铺子,也只能在心中暗暗嫉恨而已。 匆匆又是三个月光阴过去,夏去秋来,庄子上房前屋后的菜地果园都丰收了,又有许多人来帮她们采摘水果收拾蔬菜,往地窖里运,苏以那边的蔬菜温室也开始工作,到冬天,眼看又是一大笔银子。这些情况萧应和王妃成侧妃等人都清楚,只觉着这富足日子越过越有瘾,真是太有奔头了,就过几十年也不怕。 唯一的隐忧便是萧应,从初秋开始,老王爷的咳喘宿疾就又犯了,这病来的也凶猛,最后还是太子萧素真和公主萧素嫣偷偷请了两个资深的御医来,用好药方控制住。顾盼儿担心王爷身体,便对元媛说要给顾雁南写信,托他在西域再弄一些好用的药带回来。 信去了大概一个多月,这一日众人都在院子里忙着晒鱼干和萝卜干,忽听门前一声马嘶,萧云妍跑出去一看,原来是顾雁南回来了。 这下子众人可高兴坏了,虽然只有几个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