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2节 (第2/2页)
而朱抵呢,也没兴趣应付其他人。他只是坐在那里,一边抚摸着美丽,一边想着一会儿他要不要同安姐见面。按说他是不太可能见到安姐的,但他都来到了这里,要是不见见,是不是不太合适? “来了!” 他正想着,就听前面一声高呼,他抬起头就见张家的一个子侄骑马而来,人还没走近,声音已经到了:“回大哥,二姐夫一家已经到了三棵柳树那儿,再有一盏茶的功夫就要过来了。” 他这么一说,大多数人都站了起来,呼啦啦的就要往前拥去,朱抵一怔,也立刻跳了起来。 “近乡情怯。”此时高老爷心中不断的浮现着这个词。京城并不是他的故乡,但他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结婚生子,几乎就是第二个故乡了。他知道这次回来的不同,还在天津的时候就有张家的人派来接了,而且不是简单的管家或者旁枝子弟,而是真正的张家子侄。这一路上也有张家人在打点,可越接近京城,他还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这次回京,父亲可有什么打算吗?”他的脑中不由得回想起出发前和安姐的一次谈话。那一次他刚同杨氏吃晚饭,抱着留哥逗弄了一阵。说实在话,早年他对孩子是没有多少耐心的,不是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哪有不喜欢的?可就是耐不住性子照顾。哪怕是心姐,他也只是兴致来了逗弄一番,要说长时间的抱着,那是绝不可能的。 可最近他明显和过去不同了。长时间的抱着留哥也不会缺乏耐性,就算留哥对他说的都是胡言乱语,他也能含笑应对。他想,也许自己是真老了。 那一天安姐端了一碟子红薯干,一碟子花生饼前来。那红薯干也就罢了,花生饼却是她自己捣鼓出来的,说是把花生捣碎了合着糖做的,本来是要做成糕点的,不知怎么却成了饼,不过味道倒不坏,就是有些偏甜,配茶却是正好。那一天安姐就泡了个菊花茶,说实在话他对安姐的泡茶技术并不怎么看在眼里。虽说不上丢人,但也不怎么正规,而且总爱捣鼓点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的时候捣鼓的不错,有的时候就会令他觉得不是太好了。 那菊花茶就是用杭白菊加了一些碧螺春再加了一些枸杞而成,喝着倒也不错。他一边拿着花生饼喂留哥,一边同安姐说着闲话,正说着,安姐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打算?”他当时一怔,“什么打算?” “父亲就没想过回去后会如何吗?是任地方还是留在京中?” “这怎么是我的打算,应是看圣意了,不过若没意外的话,我应该是留京的。”这件事他也同自己的清客、手下反复商谈过。任命说的含糊,但并不是不能猜测。他现在是江宁知州,再往上就是府、道。以他这次的功劳来看,府有些小了,道则有些远了。而最重要的是,若让他在地方上为官,应该还在江南附近,若是那样的话,又何必让他进京述职? 而留京呢,他本就是翰林,这次又立有功劳,太高的不敢说,一个从四品的职位应该还是少不了的。 “那父亲自己是怎么想的呢?父亲自己是想留在京里,还是外派到地方上?” 当时他没有回答,虽然对这个女儿高看一眼,但有些话还是不好说的,而当时的安姐在沉默了片刻道:“我觉得父亲应该想清楚其中的关节,然后朝这个方面努力。其实,我觉得父亲更适合留在地方上,因为,像您这样能为百姓着想的官,已经不多了。” 其实安姐当时还有一句话没说——京城水太深,您还是不要在那里游了! 不过前面的话却令高老爷心中一动。他过去一直是传统文人的想法,觉得入内阁才不负平生所学,而这次江宁之任却令他另有感触。他也隐隐的觉得,比起留在京里,他的确还是更喜欢地方的。 “可要怎么着,才能留下来呢?”过去他会直接找张家,而现在他已经不想依靠张家了。 他正想着,就听前面一阵嘈杂,然后就见一大堆人拥了过来:“博荣兄,别来无恙啊!” “高大人护国有功,令我等极为钦慕!” “博荣你总算回来了……” 拱手的拍肩的,笑着叫着就过来了,他还没回过神,就淹没在了人群中。就在他忙着应付的时候,张丹君拽着轩哥来到他面前:“博荣你看这是谁?” 高老爷一怔,向前看去,然后就见一个瘦弱少年有些倔强的站在他面前。只见那少年下巴很尖,眼睛很大,眉宇间充斥着张氏的样子,高老爷眼前一热,险些掉下泪来:“轩哥……” “父亲。”比起高老爷的激动,轩哥就显得有些冷漠了,他不像见到多日不见的父亲,更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张丹君见了连忙道,“自进了府,这孩子就没少念叨你。这次总算是盼来了!” 高老爷双手抱拳,对着他深深作了个揖,张丹君连忙去扶:“博荣你这是做什么?” “这两个孩子可怜,全靠大哥帮扶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