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5节 (第1/4页)
“守住!放箭!快放箭!——”董成也顾不得再追究下去,一边下令,一边急忙朝城楼下走去,“你们先守住,我去粮仓那边看看……” “将军——”跟着他的亲卫忽地冲他喊了一声,董成刚一回头,竟觉得心口一痛,再低头看时,一寸多锃亮的剑尖从心口穿出,鲜血滴落在他身前,他有些麻木地望着跟随自己多年的亲卫,“你……为何?为何……” 亲卫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说道:“将军昔日曾欲借魏将军人头与金人做投名状,今日,也请将军借人头于属下,保属下一命吧!” “你——”董成指着他,艰难地张了张口,还没说话,亲卫已拔出剑来,干脆利索地割下他的人头,高高举起,“董成人头在此,开城门,迎海州军入城!” 沭阳城的守军目瞪口呆,纷纷放下了手中的刀剑,而城门也在同一时间被轰然撞开,董成的无头尸体沿着城楼的楼梯滚落下去,再也无人理会。 作者有话要说: 海州狸:居然说我们是水鬼,嘤嘤嘤,什么眼神! 第九十四章 接风之礼 董成死的时候, 沭阳将士其实跟着松了口气。 他们绝大多数是本地人,虽然金人占领江淮山东已有三十余年,然一直都是掠夺性经营, 从未给与他们与金人平等的生存机会, 尽管也招揽了一些地方大族入朝为官, 开科取仕,可底层的平民,却大多数沦为奴隶和流民,艰难求生,朝不保夕。而这些年轻的士兵, 也都是前两年金主完颜亮准备伐宋时强行征召入伍,他们的上一辈还怀念着昔日大宋时代的生活,这一代却成为金人对付大宋的前锋和炮灰。 然而习惯性地服从命令和羊群效应, 让他们只能听从董成的指挥,哪怕明知道这样的结果是死路一条。 董成喊着要同归于尽, 他们并不。毕竟,他们身份的悬浮, 注定对金人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所以当董成一死, 守城军立刻放下了刀箭跪地投降。 辛弃疾一马当先, 在冲车的巨槌撞开城门之时, 便率人冲进了城门,挥剑——砍了个空气。 里面的军士都已经跪在地上,其中一个亲兵装扮的男子双手捧着董成死不瞑目的头颅,高高举过头顶,“罪臣董成人头在此!” 辛弃疾只看了一眼那人头,便点头让亲兵手下, “董成胆敢烧毁粮仓,断绝数十万军民生路,可谓罪大恶极,悬首城门七日,以儆效尤!其余人等,愿归顺我海州军的,登记造册,想返乡归家的,亦可报名,等清理完毕后,只要不曾随金人犯下jianyin掳掠及杀人重罪者,便可离去。” 普通士兵大多都松了口气,留在沭阳都是底层军奴,金兵精锐都随完颜廷去攻打海州,在他们看来,此战必胜,都想着海州富庶可大肆抢掠,留守的都是没机会参与分赃的苦力。可没想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们正因为没去,才保住了性命。 除了董家人。 等辛弃疾带着这一战的胜利品回到海州城时,方靖远最感兴趣的就是那辆幸存的猛火油柜车。 这猛火油柜用的黑色膏油,正是曾被沈括命名的“石油”。中国古代利用石油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易经》记载的“泽中有火”,到西汉时期班固在山西发现的“石脂水”都说的是石油。而到了北宋时期,不但有明确的产地记载,还将其列入了军用物资,记入《武经总要》之中(注1)。 他曾在陆游那见过用石油制成的“石烛”,照明效果和耐久度远超寻常蜡烛,可惜燃烧时的烟气过浓不说,“所沾幄幕皆黑”,其他人都避之不及,陆游却用这种碳黑制墨,还送给了方靖远几块。 可惜产地延州、鄜州如今都在金人掌握之中,开采不便,导致原本在北宋时研制出来的很多衍生品都成了紧缺货。 所以当辛弃疾的手下打听到完颜廷居然带着这等大杀器来攻城时,方靖远就先行制定下了对付猛火油柜的方法,交给辛弃疾的时候,千叮万嘱,一定要弄个样品回来,若是能缴获更多的石油原料就最好不过。 辛弃疾起初还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便携式投石“炮”和千里镜在他手中,甚至都用不上魏胜的战车,就能碾压周围镇守的金国大军。直到他亲自见识了猛火油柜的厉害之处,方才感觉到后怕。 这猛火油喷射出来,但凡被喷中的,挨着就起火,水不能灭,不烧至糜烂绝不罢休,杀伤力和震慑力极大,若不是他们早有准备,带着灭火专用的“沙包”,这次定然会吃个大亏。 “他们既然敢带这个来攻城,想必还有不少石油存货吧?”方靖远看过油柜车之后,兴致勃勃地打算将其拆解,随口还问了问储备原料,若是有足够的石油,他还可以研制出更多好料,想想就有些激动啊! 结果辛弃疾却摇摇头,当头浇下一桶冷水,“只有不足五十桶,听说此物腥臭难当,封以纯铜制成的油桶存放方能保证安全,寻常人也不敢轻易使用。从延州运来此处,价值昂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