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节 (第2/3页)
点了学政,主持今年他们省的院试。 赵拓赵大人到底偏重哪一方面,大家都不知道,不过也都会想办法去打听,打听出来的消息,谁也不会随便就说给别人听了。因为大家都是竞争对手,你考好了,说不定他就要落榜了。 于是到了省城住下来后,大家就各显神通。 有的是在省城有人脉,通过这些人脉私底下打听,也有的花钱到处在买消息,也不知道真假。 院试可是个淘汰率很高的考试,稍微不注意,就名落孙山了。 “赵兄,你怎么不出去打听打听呢?”有人问赵水生。 赵水生道:“我怕听得太多太杂,反而影响了自己的思路。” 学政的偏好是一方面,可是中规中矩的答案也非常能入眼的,毕竟,如果都是学政凭着偏好来录取秀才,那么这个学政恐怕以后会被皇上算账。 他是当过皇帝的人,皇帝不喜欢臣子们拉帮结派,要说学政的偏好,也该是说皇上的偏好才是,不过那是用在会试和殿试上了。 但是在院试上面,也能体现一些皇上的偏好,能被皇上派去当学政的人,只要这皇上不是傀儡,那么肯定是被皇上所信任的,知道皇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赵水生找过以往朝廷的邸报,看着这些邸报,也能大致猜出皇上对哪方面比较重视。 不过,他可以很自信的说,这周朝的皇帝,没有他强,显得很是平庸,没有大的进取心,最喜欢的是平稳。激进的人,往往不被看好。他只要保持中庸之道就好。 这次院试,他势在必行,一定要拿下。 赵水生先是考过了正场,通过后,才能复试,很多人正场没有通过,自然是复试没有他们的份,只能等来年了。 复试过后,就等成绩出来,赵水生特意多等了几天,当看见自己榜上有名,他很淡定的收拾包裹走人了。 成绩还是前十名,也就是说,他妥妥的成了一名廪生,以后每个月都能有六斗廪米了。每年还能发廪饩银四两。 作者有话要说:考上秀才了!这对他来说,小菜一碟! ☆、第四十五章 心虚 赵水生中了秀才,县太爷张光远大大的夸奖了一番,让他们这些秀才再接再厉,争取考上举人。 学政方面弄得好,也可以在考绩上评优,县太爷自然是希望自己所属的桐城县出越来越多的秀才,甚至是举人。 当然,县衙也给考中的秀才们,每人十两银子作为奖励。同时也表示,县学里随时欢迎这些考中的秀才来上学。 其实考中了秀才,并不需要每天都要在县学里上学,只需要到时候月考和岁考通过了就成。 而且作为廪生,每次考试都得是前列,不然这廪生的资格就会被剥夺,成为别人的了。 对于穷苦人家来说,每个月六斗的粮食,足够全家人吃个好饱了,所以能成为廪生,那是非常重要的。不少人因为呀保住廪生的这个名额,是会天天在县学里的。 而那些富裕的人家,不在乎这些东西,所以并不会时时刻刻的在县学里学习,只要到时候考试的时候,通过了就成。 “啥?你说是谁,谁中了秀才了?”里正赵大爷不敢置信的问道。 那前来报喜的差役因为不知道赵水生家里住在哪里,赵水生的户籍可是在赵家庄,他认识赵家庄的里正,所以先来赵大爷这边打听情况,顺便报个喜。因为村里出了秀才,当里正的也面上有光。 那差役看了喜报,明明是赵家庄的赵水生啊,怎么这位赵里正跟弄错了一样。 他说道:“赵大叔您看,是你们这赵家庄的赵水生,难道你们赵家庄没有这个人?” “有有有!”赵大爷反应过来,心里可以说是狂喜啊,他们这个村子里多少年没有出个秀才了啊。 赵大爷把赵水生狠狠的夸了一顿,反正说的跟天上的神仙一样。 “不过,他们现在是在镇上住着,没有在赵家庄啊,赵家庄那边只有老房子。” 赵大爷可不想说赵婆子那边,因为赵婆子和何翠姑当时因为赵水生要读书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