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0节 (第2/3页)
好一状告上去呢。 谁知道对方竟然没有上套,把这两口子给郁闷的。 张通判白天里,听人家知府大人夸赵同知年轻有为,又办了个好案子,晚上就喝起了闷酒。 张太太也郁闷,被张通判一顿数落,觉得张太太没有办好事儿。 张太太也冤枉啊,她觉得自己办的挺好的,就孙二奶奶那样的,不是一说一个准的? 再说,她听说了,这赵家是寒门出身,肯定是喜欢银子,那孙二奶奶拿着银子悄悄的过去,他们不收才怪。 孙二奶奶这个棒槌,在前面行事,她在背后煽风点火,不是很好吗? 谁知道,那赵太太竟然什么都不要,还把孙太太给叫过去了,这样以来,反而是她赵太太是个刚正不阿的了。 所有的打算都成了水漂了。人家赵同知在任上的第一个事儿,就办的很好,老百姓也没有说什么酸话,这样以来 ,那这同知的位置,是坐的越来越稳了。 孙太太亲自过来,给李梨花送了自己亲手做的点心,“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说心里话,这孙太太倒是个明事理的,要不是因为有个孙二奶奶,绝对不必黄太太差。 “李梨花拿起了一块,尝了一口,笑着说道:“味道真不错,孙太太手艺真好。” “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做这些小东西,几十年下来,没有忘记过,你喜欢就好,上次的事儿,真是抱歉。” 李梨花道:“事情已经过去了,还请孙太太不要在意,记在心上。” “赵太太是爽快人,那我也就直说了,我问了我那二儿媳妇,为什么会想到来找赵太太送银钱,她跟我说,是张通判太太给她讲的,她听进去了,所以才做出了那种事儿,不过,这事儿大部分都是我那儿媳妇的错,只是我想着,这事儿也该告诉赵太太一声。” “多谢孙太太提醒。”孙太太肯定也想明白了这件事的蹊跷之处,所以才找孙二奶奶问清楚了吧,毕竟孙二奶奶做的这个事儿,有些反常,如果没有人跟她说些什么,她怎么会这么失态的跑到李梨花这边又哭又闹的? 就像孙太太说的,她那个二儿媳妇是个没有主见的,那么为什么突然就那么有主见了呢? 没想到背后出主意的竟然是张太太,通判太太。 张太太见了李梨花都笑眯眯的,也一副很好说话的样子,不过李梨花上辈子见过太多表里不一的人,恐怕这位张太太就是那表里不一的人了。 如果李梨花按照某些人的希望的那样,接受了孙二奶奶送的那么多哦首饰,那这背后出主意的张太太,会怎么做呢? 这倒是有意思了,没想到才刚到林州,就有人看他们不顺眼了。 “如果你没有来这林州当同知,谁最有希望当这个同知?”李梨花问赵水生。 “这倒不一定是谁了,如果为了尽快的不耽误事,应该从下面的属官里提拔一个,林州这边,下属的州,也有好几个,提拔一个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另外还有通判也极有可能。” 这就对了,李梨花说道:“看来,我们得小心张通判了,恐怕他对你做了同知,已经怀恨在心了。”李梨花把张太太挑唆孙二奶奶的事儿告诉了赵水生。 “原来如此!”赵水生道,“我会小心的。” 张通判这样的人,是不吃个大亏,是不会消停的,恐怕以后还是想着法的让他这个同知下台吧,他不下台,他那个通判就上不了台。 作者有话要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那! ☆、第九十九章 意外 因为已经到了秋收的时候,赵水生是负责督粮的,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就忙得回不了家,一直在衙门呆着。衙门里有专门给这些属官休息的屋子。 粮食由下面各州县直接送到林州府,再统一交到上面去,除了有朝廷在各地的粮仓留一部分,以防止不时之需,剩下的都会送到京城,由京城再另行分配,是用作军粮,或者是别的用途,就不是下面的州府所能决定的了。 粮食对一年的赋税也是很重的一部分,就是知府也亲自来坐堂,免得出了差错,他的乌纱帽不保。 知府蔡大人还有一年的任期就到期了,他是打算谋取京官的,但是这一次的考评,要是弄成了差,那么他当京官就无望,所以更是盯得紧。 男人们在外面忙碌,女人们这个时候,就不可能还要举行宴会,所以都在家里好好的呆着。 林州这边的大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