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节 (第3/4页)
禄,是养活不了全 家的。可是这位知府一来,就什么都盯得紧,他自己不要这些就罢了,还不允许别人也要这些,不然在考评的时候,就给他们弄个差,或者还让人举报谁收了不该收的东西,弄得锦州的官员个个都不满意。 而锦州通判以前就有贪污公款的事情,他生怕这个知府给查出来了,所以就想了这么一出陷害的伎俩,要把这个知府给弄下去,他就安全了。 本来以为是天衣无缝的,可是谁知道被按察使的人给查了出来,这下子坐大牢的就成了通判等人。 所谓的水至清则无鱼,这位知府断了人家的财路,所以大家会想办法把他给弄下去。 不过,李梨花说道:“这样的人该到御史台去,干什么要做这个地方官?”完全的不合适,不够圆滑,能活下来,真是不容易。 太刚正不阿了,自己都保不住了,还能为民做主吗? 倒不是李梨花觉得当官的一定要收受这些东西,可是实情是这样,在有底线的前提想,适当的收一点儿,大家彼此才更放心。 你真的想刚正不阿,那得等你做到更高的位置上再说。 但是,就是皇帝,想要查*现象,也会被人联合的挤兑,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事儿的。 还有的皇帝因为这样的原因,被赶下台的都有。 触碰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且到了一定的程度,那这绝大部分的人绝对会想办法反抗起来的。 赵水生说道:“你说对了,这件事过后,朝廷就要把这个锦州知府调回京城,御史台那边正好缺一个御史。” 这样的人当了御史,那肯定是咬着谁都不会放的,不过御史台本来就是弹劾百官的,只要没有做错什么事儿,也不怕被人弹劾。 何况,也不是说御史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得要有依据,而被人弹劾的官员,也可以进行自辩。 不然这御史的权利也太大了。 皇帝做错了事儿御史台的御史也可以上折子指责的,比如皇帝做出了荒唐的事儿,太过奢侈之类的,都能成为御史弹劾的内容,端看这当皇帝的能不能听这些御史的劝谏了。 历史上有那些撞柱死谏的言官,成就了美名,所以才有人前赴后继的做这些不怕死的事情。 赵水生和李梨花也决定了,这次进京述职,就要想法在京城里了,毕竟也出去五六年,再过几年,楚楚就要及笄,然后就要嫁人了。 而别看田家比他们晚出来,可是跟赵水生的任期是一样的,这也要进京述职。 赵水生从座师温如庭那边已经得到了消息,他这次十有八、九是要留在京城的,不是在六部,就是在大理寺。以前赵水生在户部呆了几年的,但是他本身是按察使,和大理寺密切相关,这次又破了官银被盗案,名声就大了起来,端看大理寺有没有空出来的职位了。 他现在是正三品,而大理寺最高职位的大理寺卿也正好是正三品,从地方到京城,虽然同样是正三品,可是京城的正三品比外任的正三品要值钱多了,就像大家公认的那样,是高出了半级。 赵水生又不是失误回京,所以不可能降了他的品级,那么也就是说,赵水生进京后,要安排职位,最低也是正三品了。 要是在六部任职,那就是左右侍郎,因为左右侍郎也是正三品。 越是品级高的职位,越是不好安排,因为轻易不会少了人,除非是致仕了,或者按错误被撸了下去,更有是过世了。或者是重新设立了一个新的官署,但是朝廷的官职都是固定的,很少有机会是多设立一个的。 剩下的就是光有品却没有具体事情的闲差。 田夫人那边,对于回京城,也是期盼的,出来这么几年,大家的目标都是最后在京城安定下来。 在外面虽然比当京官来钱容易一些,可是到底是四处的辗转,没有个定性。只有到了京城,才能真的定下来。 像他们这种,出了京城,当了几年外任的,一般回到京城当差,就极少有可能再派外任的。 李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