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3节 (第4/4页)
在郑国的朝堂上口碑很好,欧阳楚对他也是尽力栽培。 直到两年之后,郑国那边突然传来噩耗,说欧阳楚去狩猎时发生意外,被马踩死了。也就是说欧阳楚驾崩,顶着欧阳姓氏,却跟欧阳一族毫无血缘关系的欧阳霁登上皇位。 我可不相信欧阳楚是死于意外,欧阳霁并非欧阳楚的亲生儿子,他之所以能被册封为太子,我私底下猜测是因为他俩有某种协议。欧阳霁利用这两年的时间,巩固势力,让整个郑国的大臣们都认可他的存在与能力,当时机成熟了,他再对欧阳楚痛下杀手,来窃取他的帝位。 欧阳霁是欧阳楚看着长大的,他肯定料想不到,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是只白眼狼吧。 郑国那边,打从老皇帝欧阳海执。政晚期开始,就动荡不堪,皇子之间相互践踏,然后再经历了好几年的内战,郑国的国力早就不复当年那么强了,如今郑国要做的,应该和我大同一样,休养生息,韬光养晦。 可惜呀,欧阳霁初登帝位,还很年轻,沉不住气,当他掌控郑国开始,除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之外,便开始频繁的与淮南的“瑞王”联系,若有若无的拿着贾婉茹与太子的事情进行挑拨,我觉得我之前的怀疑是正确的,欧阳霁定是通过某种渠道,知道了瑞王与贾婉茹的关联,更知道了李毅乃是瑞王与贾婉茹的孩子。 怕是欧阳霁做梦都料不到,淮南的“瑞王”是假的,是我的人,所以无论他与“瑞王”之间传通任何消息,我都一清二楚。欧阳霁心里的那些小九九,稍微想一下就一目了然。他无非就是想煽动瑞王造反,让我大同内乱,等我大同内部亏损严重后,他再出兵一举拿下么。 那我便将计就计好了,我之前就打算过,尽量以最小的损失灭掉郑国,这么好的机会不利用,那更待何时?! 淮南的“瑞王”在我的授意下,装作被欧阳霁挑拨到的样子,愤慨不已,有了起兵造反的打算。欧阳霁见已有成效,更是在旁边煽动着。 于是“瑞王”开始策划谋反,他得在京城有所接应啊,这个接应的人就是贾氏一族遗留下来的势力,贾恒。由于太子的倒台,贾氏一族的现状岂是能用悲惨所能描述的,他们跟过街的老鼠没两样。如今“瑞王”抛出橄榄枝来,贾恒想都不想的,就应承下来,想要一展拳脚抱负。 这时“瑞王”又有所迟疑了,虽然京城有了内应,可他的兵力不够,毕竟他只是个藩王,按照祖制,藩王最多只能有五万兵力,虽然他私底下有招兵买马,可也只是集结了十五万。要知道,大同打一次仗,出兵就是五十万。这实在是相差太悬殊了。 于是“瑞王”向欧阳霁借兵了,这一借就是三十万兵力。欧阳霁才初登帝位,很多事情还没安抚好,这要是过个三五年,等他把皇位坐稳当了,借兵三十万,倒也是可以,可现在让他一次性拿出三十万兵力,这的的确确有些吃力,因为之前内战的缘故,郑国的兵力比较松散。 欧阳霁果然还是太心急了,他见贾恒已经投靠“瑞王”,便认为“瑞王”的策划万无一失,只是缺少兵力而已,于是他一咬牙,答应了“瑞王”,借出三十万兵力,帮他务必攻入京城。 元景二十五年,“瑞王”发动内战,这也是前世瑞王造反的那一年,一切都好像按照历史的进程,开始进行着。 朝堂上大臣们争吵不休,让我出兵镇压,攻打淮南,对此我一直是消极态度。很多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我可不希望我的计划被郑国的探子知道,然后给欧阳霁告密去。 早在“瑞王”出兵前夕,就将他要攻打的城池路线图交予给我,对此我给每一个城池的太守都发了一道密函,大致意思就是,稍微抵抗一下就成,别死命抵抗,也别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让那起义兵通过,我不会怪罪于他们的。 起义兵是由“瑞王”的十五万兵力与欧阳霁三十万兵力共同组成,他们越战越勇,真的相信自己是大了胜仗,不免有些夜郎自大起来。 由于“瑞王”的造反,朝堂内外躁动不堪,些许驻守边关的将军们都纷纷写来加急件,自愿请命,镇压起义军,我将所有的加急件全都压下,他们也就不敢随便离开驻扎之地,毕竟身兼要职,随意离开守卫岗位,视同造反!除此之外,就连小八也给我飞鸽传书,说要助我一臂之力,我立刻让他停下手里的动作,谁都别来帮我。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起义军就攻打到了离京城比较近的那座城池,淮阳城! 这日,我在御书房内抱着李珏,教他写字,就在这时,万福进屋,道:“皇上,文妃娘娘前来求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