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节 (第2/3页)
眼,质问道“你要葬的,莫非是赵举人一家?” 听罢,围聚的百姓明显退后三大步,表情也变得紧张起来。 初小药见许多人仓皇离开,急忙提高嗓门说道,“小女子与赵家人非亲非故!” 众人一听这话,似乎又安下了心。 初小药看在眼里,心里着实有些不舒服。 她缓缓情绪,按照原定计划,谎称道,“小女子住在临城,虽与赵家人素无来往,但是对于赵举人的事迹并不陌生,据闻,他变卖心爱的名画,只为造福百姓开办私塾,在他的私塾里,不论男女老幼,皆可以读书识字;他们一家人不予余力地弘扬真善美,明明家境也并不富足,仍会节省口粮救济他人……小女子从心底里敬重这一家人。听闻赵家二十七口全部葬身火海,小女子犹如晴天霹雳,痛不欲生。然,人死不能复生,我唯一能做的,便是将他一家风光大葬,无奈囊中羞涩,唯有卖身葬善人。” 长长的一段话讲完,百姓们无不深深地低下头,自惭形秽,眼眶泛泪。 一个外乡来的女子且能做到这步田地,而他们这些曾经受之恩惠的人,因为穷,因为心虚,因为不想当出头鸟,因为惧怕知县的权势,因为各种他们可以找出来的因为,拼命地替自己脱罪,甚至,强迫自己忘记这一家人。原来贫穷不等于善良,有时候自私的,令自己都感到不寒而栗。 公子哥是知县的儿子,自然不能感同身受,但是见不得美人垂泪,他甩开拉扯自己的老家丁,搂住初小药的肩,笑眯眯地说道,“想办就办,本少爷有的是银子,不过你得先跟本少爷回家!” 不待初小药回应,一位老者杵着拐杖走上前,他在怀里掏了许久,终于摸出深藏在衣衫夹层中的五枚铜板,百感交集地说道,“老夫只有这么多,反正年纪大了,多吃一口少吃一口都离死不远,劳烦姑娘拿去买成纸钱。” 见老者掏出铜板,其他百姓也纷纷在身上找铜板,有的藏在破布鞋里,有的藏在破帽中,有的甚至缝在亵裤里。能戴在身上的,基本是百姓的全部家当。 初小药渐渐为之感动,正如翎翎所说的那样,人之初性本善,穷困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但同样容易唤醒。她长嘘一口气,肃然道,“大伙儿都把铜板收起来吧,倘若诸位与我一样敬佩赵家老小,请与我一同送赵家人最后一程。” 百姓一呼百应,声势浩大排山倒海。见状,知县家的少爷大发雷霆! “闭嘴,都给我闭嘴!——”他怒指四周,厉声威胁道,“本少爷看谁再敢吼,再吼立马让他吃板子!都他娘的给我滚蛋!”他怒目圆瞪,瞧这趋势,全城百姓都想给姓赵的送葬?!搞搞清楚,这城池首先是他家的、其次才是朝廷的!赵老头生前常与他爹作对,这些穷鬼明摆着更爱戴赵老头,这是要造反啊! 原本高涨澎湃的气势,顷刻间被他彻底压了下去。 初小药磨磨后槽牙,还真叫翎翎说对了,官府一定会遏制百姓自发的大规模的事件,哪怕只是毫无利益可图的送殡仪式。 正因如此,才要让初小药想尽办法把自己“卖”给知县。 她强压下作呕的不适感,主动搀挽知县少爷的手臂,嗲声嗲气地撒起娇,“您为何发这么大脾气呀?葬礼过后,我便是你的人,我要办的事也成了咱家的事,再者说,只要这送葬的队伍一拉出去,谁都知晓这出银子的,是大少爷您呐……且不提您对赵家人的印象,就论为官之道。您看,管辖地突发意外死亡案件,官府非但没有逃避责任,并且出资出力风光大葬,届时,谁不得夸知县老爷大度又大气?您怎就发火了呢?” 知县少爷一琢磨是这么个理儿,但是……“即使我同意,我爹也未必答应,实话告诉你,我爹特恨赵老头。倘若不看他是个举人,早就办他了!” “这人都死了,还计较这些作甚?相信我,您就将我方才说的那番话转告知县老爷,他一定赞同……”她指向压抑怒火的百姓,附耳柔声道,“您看看那些百姓的表情,一个个的多吓人。这人吧,即使再老实本分,也不能总用鞭子抽,你若让他彻底绝望,他便能让你断子绝孙。” 听罢,知县少爷倒抽一口气,拉起她的手,道,“你直接跟我爹讲吧,只要我爹不反对,我陪你一起出殡都行。” 初小药暗自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