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再醮记_第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节 (第3/4页)

道,对着meimei笑了,“九娘,转眼你离开长安已经三载,也许久未听阿兄抚琴了。今日阿兄便为你抚上一曲,也教你听听阿兄的琴艺是否有长进。”

    “确实许久未曾听到阿兄的琴音了,甚是怀念。”王九娘只能如此回答,心中却是苦笑连连:她哪里懂得欣赏什么琴艺?

    自从不费吹灰之力便收拾了张五郎之后,她这位兄长的心情便越发好了。心情好,容光焕发,即使有些过于随意的本性逐渐暴露,也丝毫不损他格外出众的气度。也因此,他时不时地便会给她带来一些严峻的考验。

    譬如,最近他在清云观结识了几位前来投宿的士子,颇觉投契。于是,每日都抽出半天时间,与这群新认识的友人饮酒谈笑、游览附近的山川古迹。几天下来,这些人吟诗作对、写赋撰文唱和,竟很是有所收获,光是文卷便记了足足十几卷。这等值得自豪的风雅美事,他自是不会忘记meimei,亲手抄了一份,送了过来让她好生赏鉴。

    王九娘硬着头皮展开那些文卷,细细品读了一番。诗还好说,一句一句对仗工整,短短几十字也容易理解。那些几百字的长赋,依旧没有标点符号,文辞再华丽,她也觉得实在无法读懂。

    所幸王七郎并未追着meimei问感想,不然,有些悲催地觉得自己成了半个文盲的王九娘,说不定见了他便要绕道而行了。

    赵九很快就取来了王七郎惯用的九霄环佩七弦琴。不多时,精舍内便响起了如淙淙流水般的琴音。

    王九娘有些心不在焉地喝了一口樱桃酪浆。琴音比她想象中更加舒缓,流露出的安抚之意也让她焦躁的心情略有些缓解。打听家中之事确实很重要,但也不能因为心急而露出了什么行迹。兄长、丹娘、青娘都可排除在外,春娘与夏娘两个小丫头说不定能给她一些启示。再不济,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既然想开了,她脸上的神色也便松快了许多。又给她倒满一杯樱桃酪浆的丹娘觑着她的神情,悄悄地松了口气。

    一曲毕,王七郎笑道:“九娘觉得如何?”

    “阿兄的琴艺越发精进了。”王九娘真心实意地道,“原本心中有些郁结,听了阿兄这一曲后,顿觉胸臆间开阔许多。”她于乐理也并不太通,但音乐本便是直撼人心的艺术,单只情感动人这一点,便足以评判高下了。

    “比起过去,你确实豁达了许多。”王七郎不禁满意地颔首,“如此甚好,也算是因祸得福了。放心,就算你仍然念着那张五郎,在阿兄面前居然也是一付神思不属的模样,阿兄也不会多说什么。权当作没看见罢,不为难他了。”

    这个误会简直太离谱了!

    王九娘赶紧摇首:“阿兄不提起张五郎,我都快将他忘了。”

    王七郎挑了挑眉,显然并不相信。

    王九娘想了想,低声道:“阿兄,我只是……想阿爷阿娘,想回长安了。”

    王七郎怔了怔,恍然安慰道:“是阿兄不对,竟未发现你是思念阿爷阿娘了。”

    王九娘略作犹豫,又有些忧心忡忡地问:“阿兄,我归宗回家,可会让阿爷阿娘为难?”

    王七郎锁紧了眉头:“九娘,你怎会冒出这样的念头?难不成是谁在你面前嚼了什么舌头?”他的声音虽然温和,但目光却锐利之极,扫过精舍内的几个侍婢时,她们的脸色都微微一变,立即跪了下来。

    “与她们无关。”王九娘道,吩咐丹娘、青娘带着两个小丫头先退下去。“阿兄,此番和离之事,都是我太过大意了。不论如何,和离到底于名声有损,我倒是无妨,只怕给阿爷阿娘还有阿兄你脸上抹黑了。”

    王七郎突然站了起来,走到她身边,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傻丫头。如今哪有多少人会在意这些。和离再嫁者比比皆是,天家公主连三嫁、四嫁都有过呢。”说到此处,他似是想起了什么,皱眉道:“当初……便不应该送你回晋阳休养,短短一年就养得呆了。别听他们说什么太原王氏女颇重贞节,矢志守贞不再嫁者大有人在——阿爷阿娘只得你一个女儿,我也只得你一个meimei,我们都只愿你过得好便心中足矣。”

    王九娘只觉得心里一片温暖,四肢百骸仿佛都涌出了融融之意,令她不由得笑道:“再嫁?我才不想再嫁呢!我只想一直待在家里,让阿兄养着。”

    王七郎哑然失笑,毫不犹豫答道:“放心,有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