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节 (第4/6页)
干的手艺,你婆婆要是教你,你要聪明些,用心学好。哎,他们家有女儿在我们家当媳妇呢,想来他们家会对你好的,等过些年,我们家再攒些钱,买了几亩了,我们家就不用像现在这样,像没根儿似的。” 王八婶儿一席话唠来唠去,全是为了养了十五年的女儿要离了自己的眼儿担忧。没有属于自己土地的农户,就是没有生存的根儿,其实王家两代佃户拼命二十年,省吃俭用,攒了有两百两银子,只是这些银子都买了地儿,也买不了十亩好地。王家现在六口人种了五十亩田地,有一百亩嫡都是富农了,要五十亩土地是自个儿的,王家在农户里算条件很好了,农户一年吃用之后还能攒十两银子还不能算好?可惜田地是佃来的,就被压到了脚地,要不是太贫寒娶不起媳妇的农户,都不会和佃户来结亲家。黄家就二十亩薄田,要不是天天卖豆干,年景差时还不够嚼头,嫁过去,上伺候三个老人,中间丈夫,下面两个小姑子,开头几年的辛苦可想而知。不过,先苦后甜,日子就是熬出来的,熬得伺候完了老人,嫁完了小姑子,黄家还是不错的。 在年前,王家的一嫁一娶就完成了,因为是换亲,双方商量好了,喜酒都不摆,王桃花穿一身新衣服盖上红盖头就被丈夫用牛车拉走了,王铜锁也是这样把他的媳妇拉过来。只有根据礼节,以前成亲的时候,王家有送过份子钱的人家,要把份子钱送回,所以,刘家这一回,五斤米和八个鸡蛋也不用送了。 第二年,鉴于上一年瓜种得还可以,大家胆子都练出来了,种过麦子后,每家拿出十五亩地来种瓜,几个月提心吊胆下来,细细算了下开支,收入,毕竟是新物种,世面上不多,卖新鲜果rou,卖果rou干,瓜藤瓜皮喂猪,加上交了种子后县里的赏银,这些收入一加总,比种稻谷还划算。第三年,庄子剩余一半的地儿,都放心的种上贡瓜了,大家是恨不得把一千亩地都种上贡瓜,可是贡瓜和西瓜一样,每种一次就会破坏一次土壤结构,要轮种,种过一次之后,不知道几年才能恢复地力再中贡瓜,之前大家留了心眼,在第一年第二年种过的地里有种过几株,长出来的瓜藤只开花不结果。 三年下来,庄子里一千亩地种过贡瓜后,恢复了一年一季小麦,一季水稻的耕作方式。 夏语澹十岁了,乳牙都换好了,长了一排整齐的好新牙。 ☆、第三十章 憧憬 庄子里的孩子,五岁以下,年幼不懂事,大孩子是不愿意带着他们玩的,十岁以上,是半个劳动力要随父母在地里干活了,像王铜锁,王万林,洪青竹他们都不再厮混了,所以,十岁的夏语澹,已经是庄子里名副其实的大姐大,领着一群小孩儿上山打鸟,下河摸鱼,既有的玩儿,又找了吃的。 五月底六月初,正是麦泡,就是覆盆子成熟的时候,因为覆盆子成熟在小麦收获时节,这里的人都叫它麦泡。野生的麦泡生长在山坡,路边,溪旁等灌木丛中,每天都能成熟一茬,要是不及时采摘,就烂在枝头,或掉到地里去了。 夏语澹带着五个小孩,一路摘,一路吃,走到一片背阴的山坡灌丛里,更是一寸寸的搜,不止摘麦泡,因为昨晚才下过雨,潮湿的背阴灌木丛里蛰伏着好些牛蛙,个头大的牛蛙有手掌大,半斤重。现在的夏语澹不是四年前了,摸到一条蛇会吓得尖叫,巴掌大的牛蛙,睁亮了眼睛,想也不用想的,就能双手敏捷扑住。到了回程时,每个人都用芭蕉叶包了许多麦泡,用草绳栓了几只牛蛙。 夏语澹提着的三只牛蛙有一斤多重,进了大门就愉快的嚷嚷道:“婶儿,我摘回来一包麦泡,个个拇指大,还抓了三只牛蛙,做干菜蒸蛙吃。”刘婶儿做的干菜蒸蛙,就是把蛙rou红烧成七分熟,拌上九头芥腌晒成的干菜,在米饭快煮熟的时候,用盘子装了架在米饭上面焖着,饭熟了,rou刚好也全熟了。夏语澹是吃货,为了吃这道菜,不介意牛蛙丑陋的外貌,也克服了扑到牛蛙时,那个软绵绵像鼻涕一样的触感。 夏语澹一到里屋,顿觉家里气氛不一样,从未有过的欢快。 刘三桩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线,道:“姑娘,大喜,大喜了。太太来信了,说要接你回侯府去,信上说了,已经遣了男女船只下来,不日就到和庆府码头了。” 夏语澹顿时傻眼,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 刘婶儿接过夏语澹手上的东西,交给二儿子道:“拾到拾到。姑娘刚刚是说做干菜蒸蛙吗,好,婶儿给你做,哎,家里人又少了一个,姑娘吃不了婶儿几顿了,姑娘想吃什么,婶儿都给你做。”刘婶儿话里含着不舍,却敌不过夏语澹接回侯府的高兴。 刘家人是真心为夏语澹着想,真心为她高兴。刘家人心里有着严苛的高低贵贱的界定。这个时代,人人生而不平等,士农工商,每一个阶级都有严格的界限,而要越过界限,谈何容易,几代人积蓄几十年的家族力量,都未必办到,只有极少数,庶民里的佼佼者才能脱颖而出,跨越阶级。一个姑娘家,明明是侯爷的女儿,是官家小姐,怎么能一辈子待在庄子里,和庶民们混在一起。撇开身份不提,一个女孩子,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有多凄的,很多女孩子根本就活不下去,只有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