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节 (第3/6页)
个彝族女。现在可不喊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口号,少数民族在汉人眼里,就是封闭,野蛮,落后的代名词,且少数民族一向受到打压,别的权利不说,少数民族没有同汉人一样,公平的参加科举的资格。少数民族不能通过科举成为大梁的官员,只有朝廷出于民族自治的需要,给少数民族的头领冠上朝廷认可的土司官名,并在这基础上,封了一些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这样的官职,在协助地方上的政府,在治理少数人民。淇国公看上的彝族女,只是小小的土司之女。军队征伐到哪里,哪里的头领就会献上美女美酒表示忠诚,外族的女人睡一睡也就够了,可是淇国公偏偏犯了左性,睡出了感情,要娶了那个彝族女,待还朝之日,两人儿子都生了,就是现在的老国公。 老国公现在是七十高龄了,纵观他还未完结的一生,很好的继承了他祖辈父辈放诞不拘的性情,亦是先斩后奏,自己找的妻子。早年老国公还是不满二十岁的公府世子时,在边关历练,自个看上了一个脚店的老板娘刘氏,据说还是年长老国公三岁的寡妇出身。老国公是真的爱极了刘氏,娶她为妻,和她生育了两个儿子,长子乔致,就是现在的淇国公,次子乔弗,在元兴二年随老国公征伐辽国战死了。那位刘氏跟了老国公不到十年就病死了,之后,老国公又娶了第二任妻子林氏,林氏只是江南一个不起眼的,卫指挥使的女儿,和老国公生了一子一女,就是乔庸和乔氏,这位林氏,也在元兴四年病故了,那年老国公把爵位传给了乔致,自己当起了太爷,也不再续弦了。此外,老国公还有三个庶子和四个庶女,早在老国公还没有传爵的时候就从公府分了出去,就不叙了。 二十多年了,老国公没有妻室,但内宠不少,虞氏就是他屋里最出名的,虞氏这姨娘当的,不止在乔家的姻亲之间出名,就是整个京城,都知道这个虞氏。虞氏出身不好,不好到已经是恶臭的地步,虞氏以前是□□,不是卖艺不卖身清倌人,是正经挂牌接过不知道几个客的,在欢场里已经打出了名气的□□,因为有点小名气,才被乔府的管家相中,请了她出场,来服侍老国公。□□,千年来多少才子政客和她们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可是那些都是露水之情,才子政客们,自娶高门贵女为妻,干净贫女为妾,那些女人,连一个贱妾的名分都得不到。虞氏比之那些玩过就弃的同类女性,应该算非常幸运了,毕竟,所以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到了古代,要求不能那么高,只能说,所以不以名份相酬的男女关系,都是嫖而已。老国公那种经历四朝,心性坚定,无人能掣肘的人,也不管别人怎么想,被服侍得舒服了,就想长长久久下去,也不让她再回风尘去了,给她赎了身,写了妾书,封她姨娘。虞氏未过及笄之年,在元兴十五年底,就跟了老国公,至今也十几年了,老国公没有妻子,这些年的生活起居,都是虞氏打理,所以,就算乔家及姻亲们背面怎么瞧不上虞氏,当着面儿,就是淇国公乔致都要郑重的喊一声姨娘。 这个虞氏在老国公的内帷里一枝独秀,还不至于让全京城的人都记住她,内帷里捅死一个婢女,在主子们眼里,自然是小事,虞氏名声大震是在元兴十六年,老国公六十大寿的时候,虞氏发难,要害死了来拜寿的,崇安侯府的冯三奶奶。冯三奶奶命大没死,但她怀里揣着七个月的身孕,当场早产夭折了。 此间恩怨说来话长。虞氏原也是好人家的女儿,父母在城北经营一间小小的花圈铺子,两口子恩恩爱爱,育有两个女儿,虽然没有儿子顶立门户,一家四口还是能幸福过日子,可是,在虞氏十四岁的那年二月,花圈铺子失火,烧光了自己家的铺子,及左右两间铺子,依法虞家要赔偿左右铺主的损失,虞老爹赔不起,就被抓到牢里去了,剩下的女眷只能到处借钱,把债还了,才能把虞老爹弄出来,虞老娘和两个女儿都不识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哄着签了一笔高利贷,左右铺主的损失是赔偿了,虞老爹也放回来了,却欠下了更大的巨债。那些放高利贷的,都是敲骨吸髓的人,本来就是瞧上了虞家姐妹貌美,才把钱借给虞家,虞家姐妹值钱,卖了正好把钱还上,至此,虞家彻底的家破人亡了,那年冬天,虞老爹虞老娘就在贫病中去了,虞氏的jiejie被一个年老的商贾买去,在虞氏没进乔家们之前,就被那家的大妇打死了。不到一年,就只剩下虞氏在欢场里卖笑。那笔高利贷,是冯三奶奶的本钱,那群人能那么明目张胆的逼良为娼,也是借了崇安侯府的虎威,所以,虞氏和这个冯三奶奶,有不共戴天之仇。 崇安侯府这么些年,也没有杰出的领袖者,其实在勋贵之圈就是小透明,就能唬一下平头百姓了,这个冯三奶奶是庶女,嫁的冯三爷也是庶子,可是,一个姨娘对侯府的少奶奶做下了那样的事,不管前因,还是犯下了众怒。京城权贵姻亲交错,这个冯三奶奶沈氏,是当时的忠毅伯,现在的武定侯的女儿;在当年,和信国公府韩昭旭之妻沈氏是姐妹;忠毅伯和昌平伯府邱家的世子夫人还是姐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