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节 (第1/5页)
饭吃一半,意思问候了几句长辈们的身体,尤其是温家八十几岁老太君的身体之后,夏语澹直入主题,挑眉向温持念问道:“你哥他,媳妇定下了没有,十七岁的进士老爷,榜下抓婿可是美谈!” 温家兄弟估计到了夏语澹的来意,也没有把她当外人,温持念道:“就前天,致了仕的严家三太太邀请娘去礼佛,娘在山门外足足等了一个时辰,严家三太太才姗姗而来,误了一个时辰,见面也没有解释一个字。若不是……” “若不是顾念着我,娘早走了。” “我家知道严家是百年的书香世家,一门四进士,出过三品大员。严家的姑娘自然是千金小姐,不是我们商贾之家请得进来的。” “严家小姐尊贵,我无福消受不起。” 温家兄弟一个说一个接,正如赵翊歆所言,温家是挑花眼了,可是夏语澹说得也对,温家现在很容易被坑被踩,人家既要拉你当女婿,又要维持自己的身价,少不得眼睛长在头顶上。严家主动邀请温神念的母亲甄氏礼佛,却要甄氏在山门外恭候一个时辰,成全严家清贵世家的体面,不是我看上了你的儿子,是你看上了我的女儿。 甄氏,不是内宅里安享尊荣的老夫人,她是陪着丈夫走南闯北的商人妇,可以说,温家如今的家业,有温老爷一半功劳,也有甄氏一半功劳。可是,这个时代不鼓励女强人,女人只需要相夫教子,干女人的事,若女人抛头露面的,把男人的事也干了,叫牝鸡司晨,是凶祸之兆。那种地的,男人种不过来才会让女人下地,那外头立业的男人,自己没有本事,才让女人辅助。 老话说,劳碌的人,不及安享在家的人。说得是商人和地主的区别,商人离乡背井,四处专营,赚不了钱还得亏本,失败的商人往往比成功的商人多很多,而地主坐在家里收租就够了,稳赚不赔,若是天灾地动,也不是赔的一家。所以地主一向鄙视商贩。 虽然温家把家业撑得那么大,在和庆府也是有房有地,不是小商小贩,可是身上最醒目的标志还是商人,就像名妓,混到李师师那份上,能陪王伴驾,还是妓|女。 士农工商,顺序已经排好,甄氏一个商人妇,就得在山门外等一个时辰。 夏语澹了解温家说的是致了仕的吏部右侍郎严家,吏部,致了仕的严大人甄氏也不敢得罪,只能忍下这口气。 守在契园外的冯扑突然连打了两个大喷嚏,揉揉鼻子暗暗嘀咕道:“哪个龟孙子在骂爷爷?” ☆、第一百一十三章 归处 温神念自身条件是真的好,又有人暗中推波助澜,来来回回好几拨人,甚至还有崇安侯府冯家。 那位冯四姑娘,嫁给二十出头福建举人是不愿意的,嫁给十七岁,家境富裕的少年进士就愿意了。温家在京城开着绸缎庄,便是做生意接触过,也只能看到表象,内里是好是坏,无亲无故,谁来推心置腹的提点一句。 温家在京城没有根基人脉,不愿意轻易求娶,可是温神念现在是站在风口浪尖上,他想站着不动,一*的浪花拍岸而来,严家不要,冯家不要,谁家都不要,一家不挑,他也是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与他名声也不好,眼光那么高,性气那么高,挑媳妇是这样,为官是不是也这样? 四人已经吃完了饭,换到一旁的茶桌上说话。温家还没有选好媳妇,夏语澹就有用武之地了,也不打趣温神念,只对着温持念说,“日前我的乔家大侄子,淇国公的长孙成亲了,我在席上看见一位侄媳妇娘家的小姐,我忽然想着了,倒是和九哥,和你们温家般配。” “是谁家的姑娘?”哥哥的终身,温持念没有任何顾忌,只求嫂子娶得好。 夏语澹柔和的笑着:“是都察院都事何大人的长女,今年十七了,我看她容颜沉静,和顺端庄,那摸样和九哥站在一起倒是登对。” 京城都察院之下,十三道监察御史,就是一百二十人,整个都察院两百多个官员,还有六部,都督府,翰林院,大理寺等等衙门,在京有实职的官员两千人,都察院都事何大人是何许人,温神念和温持念一时面面相窥。 “这何家,说来也巧,那一年我上京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