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8章 (第3/3页)
之后便下去查问,当初此子外放之事是谁经手办的。” 这事说到这里,自然又接不下去了。 就算嘉成帝真较真要查,吴阁老也是扭头就能找出一个替罪羊来。绝对是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说不定还能把别人拖下水的人。 若是换做以前,嘉成帝肯定被气得不轻,不过今天他心情不错。 他挥了挥手,很大度道:“这不重要,现在议的是诸炳桐为何会将事情栽赃给窦准。这些年来窦准一直默默无闻,却称得上是肱股之臣,为朝廷办了不少实事,朕不能让他受这个委屈。不知,吴阁老有何见解?” 吴阁老咬着后槽牙微笑道:“诸位大人都没有什么见解,老臣怎么可能有。不过陛下也不用过多在意此事,这诸炳桐行阴私手段栽赃同僚,料想其背后必定有莫大阴谋,陛下不如下旨将其押解回京查问,是时孰是孰非自然一清二楚。” 嘉成帝看着下方那张老脸,吴阁老最厉害之处莫过于够狠,都说壮士断腕,可事到临头很多人都不一定有这个决心。可吴阁老不是,他该断腕的时候,从来不会犹豫。哪怕诸炳桐是他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费劲了心机才会安插到浙江巡抚的位置。 嘉成帝抚掌大赞:“吴阁老好主意,那就将诸炳桐押解回京吧。也别押解了,他毕竟是一方大员,此事尚且不清,用押解未免有些显得朕太不近人情。” “是,陛下。” “就是那薛庭儴有些可惜了,此子怎会如此愚蠢,犯下这种大错。”嘉成帝喃喃道。 下面一阵目光交汇,却没有人敢吱声。 这时,给事中陈坚站了出来,对着嘉成帝跪了下来。 “臣,有本奏。” “不知陈事中有何本奏?” “正是那定海县知县薛庭儴之事。” 嘉成帝讶异地望了过来:“讲。” 之后,陈坚便将薛庭儴去了定海县后,见到当地种种乱象,又是如何招人掣肘,以及有感当地种种民生,却是束手无策,最终索性入了浑水,以一己之身保一方太平之事说了出来。 “薛知县乃是微臣同窗同科,也是同师。他看是漫不经心,却心存大义,悲天怜悯。他曾在之前交给了臣一些东西,说若有一日他遭遇不测,就让微臣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当时臣万分不解,此时却是明白,原来他早就有感安危不保,为了怕这一切再度被人掩下,百姓受苦,才会留了后手。 “昨日,臣收到他一封信,信中将此事坦述,臣打开他交给臣的那个箱子,才知道箱子里装的什么。俱是两年多来,他在定海县所闻所见之事,以及他参与外通夷商所得之银两和账目。” 陈坚叩首道:“臣并不是为其辩解,但其书信中字字血泪。定海是沿海地带,沿海因地处不同,地里产出极少,又因海禁,当地百姓打不得渔,盐场又遭关闭,百姓们生活无以为继,只能做那要杀脑袋之事,就是为了养活一家几口人。 “当地走私成风,人人参与,他明知此行举有违朝廷律法,却是不忍过多苛责。又有感自己是朝廷命官,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一己之身干下这等之事。薛知县有一句话托微臣转述陛下,他个人生死不要紧,开海之事迫在眉睫,只有开了海禁,沿海一带的老百姓生活才能有着落,倭寇才会无处可藏,朝廷也能广开财路,以解财政之危机。” 殿中一片寂静,早料到事情不简单,没料到竟是以这种方式捅出来。 “薛知县送回的那个箱子?” “臣今日特意带进了宫,就是为了转呈陛下。” “去让人抬上来。”嘉成帝命道。 那箱子很快就抬上来了,搁在大殿的正中。 陈坚道:“这两年间,薛知县以租赁仓房为名,行收缴商税之实,共计得银近三百万两。这箱中有黄金五千,折换成白银是五万两,剩余尽数藏于定海县县衙银库之中。薛知县说银库钥匙放于一个不可说之地,若是有一日他出了事,可依照信中所言,寻了钥匙取银。” 一直坐在上头像似在打瞌睡的徐首辅,突然站了起来,对嘉成帝大呼道:“陛下,三百万两,这次打辽东的军饷有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