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奋斗在八零年代_第 26 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 26 章 (第3/3页)

朋朋,你们在干啥?”闻青问。

    “搓玉米籽啊,搓下来之后,我和妈去河边的地里去种玉米。”闻朋说。

    闻亮这时从厨房出来,喊:“吃饭了。”

    昨晚的饺子剩下不少,姚世玲将它们放在水缸里冰着,味道没变,闻亮、闻朋呼哧呼哧吃着。

    闻青问:“咱们还有什么没种?”

    “豆子都种下了,玉米跟麦茬红薯这两天就种,等你八月十五放假回来,都能吃了。”

    闻青想了想,问:“咱家留的玉米种和红薯秧子多吗?”

    “多啊,怎么了?”

    闻青反问:“王婶家的是不是都烧没了?”

    姚世玲怔了怔,没明白闻青的意思。

    闻青说:“妈,先不管他们,吃饭,一会儿我还要去市一趟,把后续事情处理完,就不会再去市里了。”

    “好。”

    闻青吃过饭之后,摸了摸闻朋的脑袋瓜,拎着布袋向县城走。

    走到县城,将自己和姚世玲做的鞋子交给肖姨后,便到四叉路口等公交车,下了车直奔汤权制衣厂。

    汤权制厂已经开始生产,见闻青来到,朱师傅、叶师傅热情上前,把衣裳拿给闻青看。

    闻青看从流水线上,抽出两件衣裳,察看一番,满意地点头。

    朱师傅和叶师傅这才松了一口气。

    汤权也笑着,对闻青表示感谢又感谢。

    闻青的任务完成,汤权还真有些舍不得,闻青这么有才的人,不能为他所用太可惜了。

    闻青问:“汤叔叔,销路有了吗?”

    汤权实话说:“刚投入市场,得有一个适应期,一个月,或者更久才能见效。”

    闻青说:“我有一个快速见效的方法。”

    汤权一听,大喜,闻青的方法向来别出心裁,又极其有效,他巴不得闻青天天给他出方法:“什么方法?”

    闻青说:“如果我说了这个方法,你得答应我一个要求?”

    “你说。”

    “我如果从你这儿拿衣裳,你给我最低出厂价。”

    “你也要卖衣裳?”

    “我有个店,就是那家肖姨裁缝店。”

    “那是你的店?”汤权大吃一惊,闻青看上去不像有钱人家的后代,不过十六七岁,居然有自己的店面。

    闻青点头:“对。”

    汤权说:“行,只要你这个方法行得通,最低出厂价外我再打九折卖给你衣裳。”

    “好。”闻青笑了,她这个方法是从水湾村的邻居中想到的,当然,二十一世纪时,这种方法不足为奇,但在这个时代却很少见,她说:“找托。”

    “托?”汤权问。

    闻青点头:“没错,托!”女人间的话题除了藏着秘密、八卦以外,还藏着无穷的商机。

    水湾村的邻居说坏的,能让她的名誉受损。

    若是汤权花钱请托,在女人间适时推销,一传十,十传百,在这个时代就起到了广告效应,当然,前提是她和汤权对新衣裳,都十分有信心。否则再广的广告都拯救不了扑街品。

    闻青这么一说,汤权眼睛顿时发亮,激动地说:“闻青,这法子好,太好了,太接地气!”

    闻青笑了笑:“那我等你们好消息,到时候我来拿货。”

    “成,没问题,效益好的话,我还会给你包大红包。”

    闻青笑了,然后同汤权告别。

    汤权连忙地返回厂里,朱师傅、叶师傅见状问:“汤总,我咋觉得闻青这方法太儿戏呢?怎么可能几句话就买衣裳了呢。”

    “咱们衣裳好!”朱师傅说。

    汤权激动不已:“对,咱们衣裳好,闻青这个法子比我的省钱省事还有效,真是太好了!”

    叶师傅不解,真的那么好?衣裳会好卖吗?

    朱师傅则是中立的态度,他虽然看中闻青的衣裳,觉得会好卖,但是真的做出来了,他却忐忑了。

    真的会好卖吗?

    卖不出去怎么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