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5节 (第2/2页)
人抢儿媳妇和弟媳妇,有人做换妻游戏,有人甘愿戴绿帽子,还有兄弟姐妹luanlun。这些事《左传》都有记载,可参看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 19.请参看约翰·德林瓦特主编《世界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第三章 1.知罃被俘,是在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夏;被释放,则在鲁成公三年(公元前588年)夏。 2.当时的制度,是将士出征之前,先要祭祀社神,叫“祭社”。祭祀用的rou和酒要分给大家,叫“受赈”。同时要用血涂抹军鼓,叫“恤鼓”。恤鼓的血,往往用战俘的,而且最好是等级高贵的战俘。知罃所谓“执事不以臣恤鼓”,其实是说楚人没有杀他。 3.此处原文为“不榖”。但为便于读者理解,凡楚王自称“不榖”处,以后均改为“寡人”。 4.事见《左传·鲁成公三年》。 5.事见《左传·鲁襄公十七年》。 6.《兔罝》之兔为於菟,最早由宋代王质提出,闻一多《诗经通义》亦有证明。 7.事见《礼记·檀弓上》。对这一记载的解释请参看张荫麟《中国史纲》。 8.事见《左传·鲁哀公十五年》、《孔子家语·子贡问》。 9.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退避三舍,是晋文公在公元前637年对楚成王的承诺。 10.见《左传·成公二年》。 11.见《孟子·离娄上》。 12.鄢陵之战见《左传·成公十六年》。 13.徐中舒《士王皇三字之探源》。 14.参看《国语·齐语》。 15.古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御者(驾驶员)居中,又有一个人居右,以备倾侧。这个人,战时叫车右,平时叫骖乘。见《汉书·文帝纪》颜师古注。 16.请参看雷海宗《中国的兵》(中华书局2005年版)及书后附录王以欣《古代的战争规则和侠义精神》。本节参考该书和该文之处甚多,无法一一注明,谨此致谢! 17.事见《左传·僖公十九年》。 18.见《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19.请参看《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 20.事见《左传·僖公八年》。 21.事见《左传·成公十六年》。 第四章 1.事见《左传·成公十六年》。 2.《礼记·曲礼上》:“君前臣名。” 3.见《汉书·文帝纪》颜师古注,《榖梁传·成公五年》注。 4.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5.据《左传·僖公九年》,里克和丕郑支持重耳;但据《国语·晋语二》,他们中立。 6.晋献公去世,是在鲁僖公九年九月;里克发动兵变,是在同年十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