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节 (第3/4页)
你掌握了小皇帝,当了个大将军,天下就是你的了。没有的事!事实上,袁绍不听他的,袁术不听他的,吕布、张绣这些小军阀也不听他的,更不用说远在天边的刘表和孙策。 皇帝的旗号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军阀的天下只能靠铁马金戈打出来。 此刻还不是魏武的曹cao,便又扬起了马鞭。 降张绣 在与袁绍刀兵相见一决雌雄之前,曹cao取得了三个阶段性成果:擒吕布,败袁术,降张绣。 张绣是盘踞在宛城(今河南南阳)的小军阀,也是曹cao第一个要捏的软柿子。事情开始时出奇地顺利。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大军刚到宛城,张绣立即投降。实施“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策不到半年,就兵不血刃大获全胜,曹cao不免飘飘然。 结果是什么呢? 张绣突然反叛,在曹cao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把他打得落荒而逃。曹cao最中意的接班人长子曹昂,最贴心的亲兵队长猛将典韦,还有侄子曹安民,都在战斗中身亡。曹cao自己也中了箭伤,差一点就死于非命。21 策划这次反叛行动的,是贾诩。22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据说有满腹奇谋,还喜欢多管闲事。李傕和郭汜之乱,就是他造的孽。董卓被刺后,这两人准备解散队伍逃回老家。贾诩却把他们拦住,说你们弃军单行,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把你们捉拿归案。不如杀回长安,以求一逞。成了固然好,不成再走不迟呀! 李傕和郭汜一听有理,便杀了回去,结果是国家、皇帝和人民再次遭灾。贾诩大约也觉得罪孽深重,便利用自己的影响,尽可能地遏制李傕和郭汜,制止了他们不少罪行,保护了不少大臣,算是将功补过。 献帝离开长安以后,贾诩便辞去官职,辗转来到张绣军中,张绣对他则言听计从。这次反叛曹cao,用的就是贾诩的设计。后来再次投降曹cao,也是贾诩主谋。 不过投降之前,贾诩也教训了曹cao。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曹cao第三次南征。此前张绣已被曹cao打败,南奔穰城(穰读如瓤,今河南邓州),并在贾诩的撮合下与刘表结成联盟。结果,曹cao出师不利,刘表则如约出兵,曹cao只好撤退。 张绣立马派兵去追。 贾诩说,追不得,追则必败。 张绣哪里肯听,结果大败而归。 贾诩说,现在可以追了。赶快去,必胜无疑。 张绣听得目瞪口呆。他说:刚才不听先生的话,才落得如此败局。现在败都败了,还追什么追? 贾诩说,情况变了,你追就是。快去! 张绣将信将疑,收拾残兵败将追了过去,果然大胜。 这下子张绣百思不得其解了。 张绣说,刚才我们以精兵追退军,先生说必败;现在以败兵追胜军,先生又说必胜。结果每次都像先生预料的那样,张绣实在想不通。 贾诩说,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曹cao撤退,必定亲自断后,所以将军必败。然而曹cao攻打穰城,既无失策又未尽力,不战而退必是后方出了问题,打退追兵后也必定放心赶路。留在后面的不是将军对手,所以必胜。 事实证明,曹cao匆忙撤退,确实是后院起火:袁绍的谋士田丰提出建议,趁曹cao南征张绣之机突袭许都,劫持天子。这当然是天大的事,曹cao不能不放弃张绣。23 贾诩果然料事如神。 不过,曹cao和张绣都没想到贾诩还有大动作。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集结十万兵力,准备攻打许都。曹cao则在八月军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九月分兵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战争一触即发。 这是曹cao与袁绍之间的一场死战,因此双方都要争取中间力量。袁绍先派人来招降张绣,贾诩却自作主张对使者说:麻烦足下向袁本初致歉,就说他和公路将军(袁术)兄弟尚且不能相容,还容得下天下国士吗? 张绣当场吓得面如土色。他悄悄问贾诩:先生一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