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节 (第4/4页)
53 事实也是如此。 于是,历史的日程表被彻底打乱。在董卓时期,士族地主阶级虽遭重创,却还可以寄希望于“士族兼军阀”的袁绍。袁绍一败,这一线希望也就化为乌有。 看来,在这个军阀的时代,士族是没戏了,哪怕他们同时把自己变成军阀。 能够叱咤风云的,只能是非士族出身的人。 比如刘备和孙权。 刘备和孙权都不是士族,也都是军阀。但与曹cao不同的是,他们的政权都建立在南方。唯其如此,才能够与曹魏形成鼎足之势。所以,曹cao战胜袁绍,是寒族战胜士族;孙刘对抗曹cao,则是南方对抗北方。 那么,南方为什么能够对抗北方? 在这种对抗的背后,又有什么玄妙之处呢? 第三章 孙刘联盟 早在诸葛亮出山七年前,鲁肃就为孙权规划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后来又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赤壁之战,也没有三国鼎立。 荆州告急 万里长江奔流不息,把中华大地分成北方和南方。南方在东汉时期是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文化落后。唯其如此,朝廷和巨头们便无暇顾及,甚至不屑一顾,那些实力较弱的军阀也就能够乘虚而入,在那里割据一方。 长江一线的三个州,便是如此。 这三个州,是益州、荆州和扬州。它们的州牧,则最早是刘焉、刘表和刘繇(读如摇)。刘焉是益州牧,刘表是荆州牧,刘繇是扬州牧,他们也都是宗室。 这是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的事。当时为了对付黄巾起义,朝廷接受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并加大其权力,派朝廷重臣和皇室疏宗担任。担任州牧的宗室先后有五个,另外两个是幽州牧刘虞和豫州牧刘备。 幽州牧刘虞,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扬州牧刘繇,豫州牧刘备,这就是东汉末年的五位宗室州牧。不过刘虞并未参与逐鹿,刘备则徒有虚名(豫州不是他的)。值得注意的,便只有长江一线三个州。 三个州的情况不一样,三个州牧的处境也不一样。发达程度,扬州最好,荆州次之,益州最差。个人处境则刚好相反,刘焉最好,刘表次之,刘繇最差。刘繇甚至并未真正治理过扬州,四十二岁时就早早退出了历史舞台。 名义上属于刘繇的扬州则被一分为二。长江以西(江西)被袁术占领,长江以东(江东)被孙策觊觎。刘繇兵败病逝后,扬州六郡中的吴郡、会稽、丹阳、豫章都落入孙策手中,成为后来孙吴政权的基础。1 但,处于风口浪尖的是荆州。 荆州在长江一线三个州中最为关键。夺取了荆州,尤其是占领了南郡的郡治江陵(在今湖北荆州),逆流而上可以攻取益州,顺江而下可以攻取扬州,这也正是后来曹cao、刘备和孙权都要拼命争夺荆州的原因。 当然,如果荆州的州牧是曹cao或袁绍,事情也许另当别论,可惜刘表胸无大志。袁绍向他求援,他满口答应却按兵不动。后来曹cao征乌丸,刘备劝他袭击许都,他也只当耳边风,难怪曹cao说他是“自守之贼”。2 不过平心而论,刘表在荆州甚得人心。而且,正是由于他实行“爱民养士,从容自保”的政策和策略,荆州地区保持了十多年的安定和平,许多北方南下的难民也得到了资助和周全,这不能不说是刘表做的好事。 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 最先打破平静的是刘备。他是在官渡之战后,因为被曹cao打败而投奔刘表的。当时的刘表,则像得到了皇上所赐的烫手山芋,左右为难。无可奈何之下,刘表只能一方面礼遇有加,另一方面小心防范。 刘表的安排,是让刘备先后出兵新野(今河南新野)和博望(今河南方城),最后屯兵樊城。樊城与刘表所在的襄阳隔汉水相望,这就既能防止变生不测,又能让刘备成为对付曹cao的防火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