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0节 (第3/3页)
着寻孟世子借势。 见张家拒绝,孟世子也不勉强,只道:“既然如此,若你们得空,可到朝阳楼来寻我便是。” 张家四爷自然是应声答应,有没有空,还不是一句话之事。 孟世子见此,就带着两百护卫租了几辆马车前往朝阳楼。 剩下张府一行尚站在原地,此时郑洵也正得空,便上前来道:“几位可是尚未找到下榻之处?” 张家四爷摇头,道:“不过是不曾找到马车罢了。” 因从直隶下江南一直是水路,因此从京城里所乘坐的那几辆马车都为租用,待上了船便将车费结清着车行的马夫自回。 因此在下了船之后,张家一行便遇到了麻烦。 江南不比其他地方,来往客商比直隶还多,因此码头便的车行生意十分火爆,先前孟世子一行租用那四辆马车便是最后几辆了。 要等有马车,恐得再等一番才行。 郑洵一听,便道:“此事不若交给洵便可,只消两三刻钟,必然能寻到几辆马车。” 张家四爷听这话,忙抱拳道:“劳烦郑家兄弟了。只用三辆马车与三四匹马便足够。” 郑洵抱拳离去,在一边寻了自己的人,耳语几句,那人便急急离开。 他们一行所乘的虽是客船,然而因是郑家临时安排出来的,却也有带上一些直达江南的货物。 因此在交待完下属之后,郑洵也并未来得及继续跟张家几人说话,又继续盯着短工们扛着东西从船上而下。 生怕对方一个不小心便将货物掉进了水中,或者是不小心便摔到了地上。 果真过了两刻,便有人赶着三辆马车与四匹健壮的马到了眼前。 在一旁指挥货物的郑洵也看见了,便令身边的小厮盯着货,自己又走上前来道:“这家是赵家的车行,只是店小车不多,大多时候只做江南城里的生意,少有到码头上来。” 不过因开的店离码头近,实际上也沾了码头不少便宜,从码头到城中的生意也是做的。 “这是三辆马车与四匹马,不知几位可是够了?”一方个胡子花白的老者上前来作揖道。 三辆马车,每一辆前面便套了一匹马,加上单独的四匹,总共是七匹。 张家四爷看了看,点头道:“足以。从码头至城中需几金?” 老者笑着道:“全凭客人随意,三四两银子亦足以。” 因马也并非是什么好马,马车也只能算是下品,因此从码头到城中,三四两银子也不算是便宜。 不过张府也不在意这几两银子,因此张家四爷示意身边的小厮从兜里掏出五两银子给老者,道:“这是五两,送到鼓楼即可。” 老者拿起银子掂了掂,随后又一一咬了一口,这才笑眯了眼,道:“行。请问几位行李在何处?咱们装好了就走。” 三辆马车,一辆是让温宥娘与冬梅坐的,另外两辆便用于装三十家丁的衣物。 几位主子的,先堆在温宥娘所乘的马车里亦可。 温宥娘看了看,便道:“不若我也骑马,那马车用来放置各物,倒是正好。” 江南与京城不同,江南的大家多为读书人家,亦有世家,然而小娘子当街骑马的却是不多。 这便是甚少来江南的张家四爷也是知道的,因此皱眉,但看到几辆马车确实只能装下货物,也只能同意。 然到底不好让温宥娘骑在马上,就道:“码头离城中亦是不远,咱们徒步走去也行。你与冬梅便坐在马车前就好。” 旁边车行的老者听到此言,就道:“诸位,码头离城中并不远,不过因来往客船较多,走与骑马也没甚差别。” 江南的人口,是京城完全无法比拟的,就是码头之上,每日来往流动者不是上万便有数千,加上各自担着的行李,装货租用的马车…… 从码头到城中道上白日里基本上是摩肩接踵,不论是马车还是骑马,速度都与步行无异。 老者这一番解释,温宥娘便决定干脆用走了。 郑洵见双方谈妥,亦将所带行李装上了马车,便上前来道别。 “诸位回来之时,直接来码头寻郑家便是。郑家在江南码头亦有别院,与直隶一样,只朝着这个方向五百尺便到。”郑洵指着自家别院的方向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