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6节 (第3/3页)
meimei到时候嫁去了侯府,也不能随意出门,倒不如现在就把礼给送了。” 用于笼络温宥娘的东西,薛九自然也是花了一番心血的。 待红玉从薛九内室中拿出一个盒子来,再打开一看,却是一根血红珊瑚的簪子。 薛九拿起来比了比道:“我老早就觉得jiejie要戴上红色的簪子,必然是好看的。所以看见了,便替jiejie留着了,还望jiejie也莫要推辞。” 要论珍贵,这一根珊瑚簪恐怕与温宥娘那九根碧玉簪不相上下。不论是碧玉还是珊瑚,在大隆都极为难得,更莫说两样都是精心打造,出自名匠之手。 温宥娘自不会推辞,接过来道:“那jiejie就谢谢meimei这一番心意了。” 两人交换如此珍贵的礼物,自然是要更亲近的。 温宥娘将礼物让夏荷收好,令夏荷退下之后才道:“等meimei嫁到侯府,侯府怕也会变成国公府了。” 薛九听到此话,也令身后的红玉退下了,才道:“不知jiejie从哪来的消息?” 温宥娘一笑,她能从哪得到消息,无非是心中的一点猜测罢了。 然而为了笼络住薛九,不想戚府与薛府投靠谢清辉,温宥娘也不得不把自己说得神神叨叨一点。 ☆、第105章 孟世子相请 “猜的。”温宥娘低声道。 薛九想了想,也明白了,如今的皇帝是什么样的人,其实谁不明白呢。不过大家都不过是装着糊涂罢了。 “不过虚名罢了。”薛九回道。 戚家乃世家,祖上封侯拜相,官至上卿者,也不知凡己。如今当今有可能将侯府升至国公府,然而在没有赐下皇田与俸银的前提下,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不过是个虚名号,好让外人觉得皇帝并非冷血,笼络臣下而已。 温宥娘见薛九对国公位如此不在意,只微微偏着头与她道:“虽是虚名头,然而在天下人眼里,却是对戚家皇恩浩荡了。戚家若不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不就是有负皇恩?” “戚家?”薛九顿了顿,不知想到了什么,才继续道,“如今戚家也不过寻常世家,读书读书不成器,习武武不成功。如何能报答陛下的一番皇恩?镇南侯府,还是侯府便好。公公本就因已之过,遭敌方算计吃了败仗,连累诸将,又哪来的脸面敢受国公之位?”戚侯爷这一死,跟着死的可有不少勋贵家子弟。整个北城,近日里到处都飘着白番,哭泣声不绝于耳。 戚家这是打算推辞国公位,没打算领皇帝的一番好意了。 温宥娘不再说此事,只说到戚侯爷的后事,“想来meimei嫁过去之后,便要举家护送戚侯爷的棺木回祖地,守孝三年。我们姐妹再相见,也不知会在何时了。” 薛九听了也觉有些伤感,然而伤感却也比不过心中的欢喜,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以后我们姐妹虽是各隔一方,然书信往来当是无碍的。何况哪一日jiejie若是在京中呆腻了,大可去meimei那玩一阵子。我们姐妹不就再相见了?” 言语中,丝毫不提回京之事,就表明戚家恐怕就此要退回祖地,于其他世家一般了。 本戚家在京中亦不过戚钺祖父这一支,要完全退回祖地……而薛九一房男丁尽数在南边,其他房并不成器。 这是打算学当年的镇国公打算拥兵自重?还是打算现在就开始投靠南宁? 温宥娘想到这,不得不提到谢清辉,“谢清辉取得青锋剑之事,meimei可是知晓?” 薛九对上辈子自己死后之事,其实也算得出的。大隆的皇帝敢辱她薛家,算计她父兄去死,那也别怪她薛家反了这大隆。 谢氏下嫁南宁,彼时没理由不会趁机攻入大隆,到时会是什么样的局势,却是她预料不到的了。然而她当时也并非没有顾虑到这一点,因此在最后着红玉送出的那一封信中也有所提及。 若是薛家不想篡位,背负乱臣贼子之名,不如就以她的死,送大隆皇帝于不仁不义之地,投向南宁。 南宁皇室乃先镇国公一脉,本就大隆千年世家出身,然而被太宗逼反,本就大隆不占理。 彼时薛家投奔南宁,并算不得引狼入室。不过是昏君无道,世家为天下所为罢了。 因此薛九对谢清辉回南宁所为之事并无多大反应,“谢家乃千年氏族,在前朝时若不是被皇室迫害,也不会助太祖登基。青锋剑乃前朝皇帝御剑,谢氏知晓埋在何处并不奇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