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的逆袭_第46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9节 (第3/4页)

月5日失踪,虽然没找到尸体,但被公安机关认定为他杀,并且有人因此承担了刑事责任,事发当地三名男子被捕,其中首犯被判死刑,一周后枪决,两名从犯被判无期徒刑,一个死在大西北戈壁滩,一个后来改判二十年有期徒刑,2002年刑满释放,依然留在青海监狱附近生活。

    发黄的卷宗上,留有当年办案民警的名字,“徐红兵”三个字写的刚劲有力,看得出是个受过教育,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干警。

    沈弘毅调了一架飞机,专程飞往青海,在劳改农场找到了当年的犯人朱文革。

    朱文革是1966年生人,被判刑的时候才十四岁,如今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中年人了,常年监狱生活让他比同龄人憔悴的多,看起来倒像是七十多岁的垂暮老人。

    沈弘毅表明了身份,老人很平静,在西北的阳光下,抽着烟,眯着眼睛,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冤案,绝对的冤案。”朱文革说,“我们几个确实是调皮捣蛋,但是杀人这种事情做不出来,我连受害者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我那俩兄弟也一样,那几天我们一直在一块玩,根本没有作案的时间,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家吃的猪rou粉条,我爸是供销社的干部,油水大,割rou都比别人割得肥,你们年轻人不知道,那年头肥rou值钱,能炼油啊,老百姓缺油水。”

    沈弘毅静静地听着,不打断他的思绪。

    朱文革额头上的沟壑如同刀砍斧削一般,他的青春岁月,全都耗在西北戈壁上了。

    “那天晚上,我吃了两碗饭,撑的不行。”老人自嘲的笑了笑,“不然也不会等公安来逮人的时候跑不动。”

    “他们是半夜来抓人的,把我从床上揪起来上了背铐,光着身子就拉走了,我临走前看了我娘一眼,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她。”朱文革眼中开始晶莹闪烁,他又点了一支烟,烟是沈弘毅带来的软中华。

    “后来你都知道,我们经常玩的三个人都折了,根本没审判,就走了个过场,判我们强jian杀人抢劫,大哥一星期后就枪决了,我因为年龄不够枪毙的,和另一个倒霉蛋判了无期,在大西北一蹲就是二十年啊。”

    沈弘毅忍不住问道:“你没上诉过么?”

    朱文革摇摇头:“没用的,严打期间,没枪毙就很对得起了我了,后来九十年代也上诉过,人家说,当年卷宗都找不着了,没人搭理你。”

    沈弘毅问:“那你知道受害人到底怎么死的么?”

    朱文革说:“我根本就不认识她啊,后来我家人也查过,说那女的有公安口的亲戚,咱搞不过人家啊。”

    沈弘毅沉思起来,刘卫红家没有当警察的亲戚啊,怎么会有这种说法。

    朱文革这边没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了,沈弘毅又折回了刘飞的老家,这是邻省的一个小县城,面积不大,商品房不少,遍地都是房地产的广告牌。

    刘飞的老家在教育局宿舍,他的生母叫刘卫青,是一名退休教师,保养得很好,举手投足显得极有教养和风度,家里陈设简单而负有格调,屋里摆着一架擦得锃亮的钢琴。

    “这是儿子买给的。”老人摸着这架珠江牌钢琴,满怀深情的说道。

    沈弘毅坐在沙发上,心中充满疑问,刘飞是单亲家庭,只有母亲,但是他查过资料,刘卫青终生未嫁,也没请过产假,这些档案是做不得假的,眼前这位老教师,很可能不是刘飞的生母。

    “是这样的,刘老师。”沈弘毅斟酌着语言,“我们在查一宗陈年旧案,您的jiejie,刘卫红一案。”

    刘卫青淡淡道:“都这么多年了,查不查的区别不大了。”

    沈弘毅说:“警方在一个近江花火村水塘里发现了不完全的颅骨,经过长达六年的技术鉴定,确认是刘卫红的头骨,此前我也去过青海,询问了当年的凶手之一,他说并未见过死者,我有理由相信,这是一起冤案。”

    刘卫青说:“现在看来,或许真的是冤案吧,当年家里乱糟糟的,刘飞嗷嗷待哺,老人悲伤过度,再说咱们相信公安机关啊,哪有受害者家属自己去查案的。”

    沈弘毅说:“那么,您的jiejie为什么要去近江呢?据我所知,她当时只是一名年轻教师,并没有接到出差的任务。”

    刘卫青沉默了一阵,说道:“她是去找人。”

    “找谁?”

    “找一个男人,那男人插队的时候在我们这里,和我jiejie是恋爱关系,后来他父亲平反恢复待遇了,他也就回城了。”

    沈弘毅脑海里忽然回放起一首老歌“村里有个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