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0节 (第3/3页)
,不管怎么样,至少不用担心没粮食吃饿死。而且他还想着供儿子继续念书,进项多些总是好的。 “这个想法好,地先收回来自己种,每年也能多不少粮食呢,毕竟佃户每年也就交上来6成,再多4成家里吃粮食就不愁了。”杨铁柱说道。 在落峡村这一片,佃出去的地一般都只收6成的租子,税子地的主人自己交。落峡村穷,很多人家都是巴不得自家种的地越多越好,很少会有人把自家的地佃出去。杨氏当初佃出去也是没有指望地能有什么进项,毕竟她一个人也种不了那么多地,儿子也不让她种,把地佃出去只想着每年自己有点粮食吃就算了。 经过这一系列的插科打诨,原本还有些茫然的夏大成心里也渐渐有了些想法,人也显得不那么低落了。 杨氏看着儿子脸色好了不少,不禁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第65章 到了快中午的时候,杨氏留杨铁柱他们到这里吃饭。林青婉也没有推辞,和姚氏两人到灶房给杨氏帮忙。杨氏不让林青婉和姚氏动手,拉着儿媳妇周氏去了灶房。 一大屋子人在一起吃了午饭,吃了饭又坐在一起闲聊。 期间,杨铁柱和夏大成两表兄弟续了续旧情,林青婉、姚氏也和这个表嫂周氏熟悉了起来。 周氏是当初杨氏亲自把关给夏大成娶的媳妇儿。 夏大成当初十几岁就去镇上给人当伙计,后来觉得镇里发展不好,就去了淮河县。在淮河县里,刚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跑腿伙计,后面慢慢因为人勤快又聪明灵活便被当时的大掌柜带在身边跑腿。 夏大成一心一意想出人头地,年过十九还没成亲。每次杨氏催他,他都推着说很忙,也确实忙。最后杨氏无奈,只能自己亲自把关给他说了一门亲事,日子定好后,才通知夏大成回来成亲。 周氏是杨氏观察了好久的一家闺女,平时里在家里做事勤快,对下面的弟弟meimei关心体贴,家里的关系也非常和睦。 杨氏见何氏成日里在老杨家里祸祸,祸祸得合家不宁,所以对娶儿媳妇上面,尤其上心。不光多方面打听,自己还去看过几次。直到真心觉得这家闺女不错,才给夏大成订下来。 果不其然,小两口成亲以后感情非常好,周氏对杨氏也是非常孝顺,几乎比自己亲娘不差。杨氏是个开明的人,把儿媳妇当自己亲闺女疼,所以婆媳之间的关系非常好。 后来夏大成在县里有了发展,杨氏就把周氏也送去了县里。 等儿媳妇怀了第一个孩子,又把儿媳妇接回来养着,直到孩子三岁多才让儿媳妇带着孙子去了县里和儿子团聚。 她心里非常舍不得大孙子,但也没舍得把孙子留下来。知道儿媳妇舍不得自己儿子,情愿自己天天心里挂着牵着,也好过别人母子分离,每年夏大成过年回来才一家团聚。 ******** 杨铁柱他们在杨氏家里坐到下午的时候才回去,杨氏留他们晚上吃饭,几人都没有应许,都说着回家吃,而且杨铁柱的伤势现在还不能坐太久了。 杨氏听了只好把他们送出家门。 几人回到家里,休息了一会儿,然后起来做饭。 吃完饭后,又各自回屋去了。 杨铁柱和林青婉两人洗漱了一下,就上了炕。躺在被窝里,杨铁柱给林青婉讲着他小时候的事。 说他小时候老大杨铁栓不带着他玩,都是大成哥带着他玩的。还有小时候和别的小男娃打架,打不赢他就找大成哥去帮忙,不过大成哥比他们这群小男娃大太多,也不好下手打别人,只能用言语恐吓别人一番…… 说到杨铁柱小时候打不赢别人哭鼻子找人帮忙的糗事,两人都笑了,杨铁柱自己都觉得很好笑。 夏大成比杨铁柱大将近十岁,杨铁柱小时候经常去杨氏家,夏大成几乎把这个表弟当亲弟弟疼。只是没两年夏大成就去了镇上谋生计,然后又到县里,平时很少回来。虽然平时很少见面,但是两人的感情却很好,每年回来都要在一起喝上几回酒…… 林青婉一边听着杨铁柱说,三五不时听到好玩的地方还笑两声,心里却在想着夏大成一家的事儿。 杨铁柱看出来了,“媳妇儿,你在想大成哥他们家里的事儿?” 林青婉点点头,开口说道:“你说这都是些什么事儿呀?上面争家产,牵连下面的人。还好大成哥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要不然估计出都出不来了。” 杨铁柱上午听了以后也是一把冷汗,此时回想起来也是后怕不已。 可是能怎么办呢?他们一群乡下人怎么惹得起那些有钱人!吃了亏,也只能咬牙认了。 “唉——没办法,有权有势的太多了。人想整你,也没办法。还好大成哥知道舍财免灾,要不然这回算是栽里面了。” 林青婉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她嘟了嘟嘴,没有说话。这根本不是舍财不舍财的问题,而是那主人家太狠毒了。不想用店里的老人就直接把人换了就成,还用下这样的狠手?逼着夏大成认罪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让他以后没办法在商圈里混了,哪个也不敢再雇佣一个亏空主家钱财的掌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