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节 (第2/3页)
惊胆战,吓傻愣了。 躲在红毛鬼后边的倭寇趁机冲杀,我军顿时溃不成军。 督战钦差亲王忠顺亲王父子眼见敌寇凶猛,竟然不顾掠阵职责,临阵脱逃,私自逃去,下落不明。 主帅南安郡王与敌寇拼杀到最后一兵一卒,却等不到忠顺王援军,最终力竭,被爪洼国绿眼红毛鬼俘虏,押回爪哇国。 当日召集三公九卿四大亲王,七位郡王议政,商议善后事宜。 朝堂之上却出现了两派,一派文官为主,要求严惩战败官员,将忠顺王府,南安郡王府,以及正在前线督战九省检点王子腾,怀化大将军卫星峰等败将家眷收押,然后,派人想岛国与爪哇国议和当日召集三公九卿四大亲王,七位郡王议政,商议善后事宜。 朝堂之上却出现了两派,一派文官为主,要求严惩战败官员,将忠顺王府,南安郡王府,以及正在前线督战九省检点王子腾,怀化大将军卫星峰等败将家眷收押,然后,派人向岛国与爪哇国议和。 武将这边以神武将军冯唐为主,则要求即刻增援,于敌寇决一死战。 文官以江大学士为主,怒责武官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真正是祸国殃民。 武官们针锋相对,怒责文官贪生怕死,贪图富贵,卖国求荣。 文官们骂武官留寇养身,以至今日之祸,居心叵测。 武官责骂文官只知道之乎者也,华丽辞藻,不通军务,却纸上谈兵,妄言议和,动摇军心,陷君父于不义,堪称国贼! 文官则骂武官们贪功冒进,黔驴技穷,致使国土沦丧,丧权辱国,人人得而诛之! 南安郡王与忠顺王父子们说不得已经通敌叛国,还是将他们家眷关押起来以为掣肘。 武将们跳脚争辩,死保南安郡王。 双方你来我往,吵得一团乱造,堂堂的二品三品大员泼妇骂街一般。 乾元帝再次焦头烂额,食不甘味,整夜在南书房打磨旋儿。 迎春顿时懵了,不是六月战败么?怎么变成五月战败了? 随后,元春忧心忡忡而来。 朝廷若是再战,必定还要再行增加赋税。这场战争已经先后打了四年有余,已经国穷民弱,再打下去,实在不敢想象会怎样。 元春一是担心再次民变,尤其现在忠顺王父子不见踪影,死了还好些,若是活着,躲在哪里哗变造反,朝廷便危险了! 若是求和,只怕又要让女人承担战争后果了。 迎春惊愕于元春的政治敏锐:“依照jiejie的意思,希望战还是和?” 元春眯眯眼:“不是我们想怎么样,而是咱们朝廷的军队打不赢,且国库里没银子,些许几个银子,用于抵御外敌则灾民要哗变,安抚灾民,外患难平!” 迎春知道这话十分中肯。三月开始,平安州地面青黄不接,灾民流离失所,朝廷调拨二百万银子救灾自救方才稍稍安抚。 然后,湖北河南地面今年旱情严重,估摸秋收减半,地方官员纷纷上书,希望今年能够减免赋税,与民休息! 然后,山东大面积干旱,已经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已成定局,朝廷正要调度救灾。 这个当口,是战士和,已经无需争辩了。 眼下最为紧要问题,是如何和谈的问题了。 迎春瞅着元春,眼眸凛凛,勿怪元春眼睛瞄着后位,执着奋进,她的确有这个能力。 不过,前朝的事情后宫不得干预,是故,这些日子乾元帝焦头烂额,兼之本来就不中女色,自然不会在这档口进后宫消磨。元春千机万算,也不敢公然去前朝寻找乾元帝多嘴国事,那样子不说乾元帝容不下,太后娘娘只怕也要出面弹压了。 元春是聪慧之人,且不会干这傻事,这才来跟迎春叨叨,借以发泄心头的郁闷。 接下来几日,乾清宫中战火纷飞,最终,北静王将文臣武将的意思中和起来,那便是去跟对方接洽,准备议和,但是,决不能自毁长城,抓捕武将家眷。 按照乾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