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8节 (第3/3页)
迎春回忆半晌,恍然大悟:“你月余不现身,竟是为了躲避天谴?那些日子常常干雷阵阵,似乎在头顶炸裂一般就是因为你之缘故?” 锦鲤伏地三拜九叩:“属下已经修成人型,从今往后可以食用人间烟火,一如常人一般,恳请主人让属下时时伺候在娘娘身边,以报深恩。” 迎春拒绝:“很是不必!” 锦鲤固执己见:“修道者恩怨分明,有恩必报,否则,便不能修成正果,如今娘娘正在紧要关口,属下愿意给娘娘做个丫头,辅助娘娘心想事成。” 第134章 迎春现在想要增添个把人不是问题,只需要凤姐进宫一趟,说是娘家送进来的贴身丫头即可。 迎春眼下虽然不缺丫头,司棋跟綉橘都已经二十岁了,等到龙凤胎满岁之后,綉橘跟司棋怎么也留不住了。 迎春这一番思忖点了头:“眼下还不需要,等到明年年底,司棋綉橘发嫁出去,你再以荣府丫头进宫。” 锦鲤一笑:“或许不需要等到荣府敬献丫头,贵妃娘娘好事将近哟!” 迎春眼皮一阵乱跳,自己已经是贵妃了,还有什么喜事呢? 这事儿洗三的时候终于漏出来了,却是与礼部官员奏请皇上,国不可一日无主,同样后宫也不能长期不立皇后。帝后和睦才能国泰民安,皇上该立后了。 不过百官的意见却是截然相左,清贵官员们奏请皇上与清贵人家挑选贵女入宫为后。 宗室勋贵则看懂了太后娘娘的暗示,提议立德贵妃贾氏为后。 如此一来,双方吵得不可开交了。 双方的理论似乎都有道理,文官说道,身为皇后当母仪天下,贾氏女虽然出身侯门,却是庶出,且是跟着继母长大,这位继母出身实在低微,不值得一提。 故而,德贵妃娘娘自小跟着如此继母长大,从小受到礼仪教养只怕有待商榷。 勋贵人家则冷笑,国家有难,则要勋贵人家上前,结果,勋贵人家流血流汗拱卫山河打江山,你们这些子只会享受太平耍嘴皮子混蛋,把脖子一缩,任凭功勋门拼命御敌,流血牺牲。那时候,你们怎么不说功勋之家不懂礼仪不能去上战争杀贼寇? “这会子轮到立后了,倒来纠缠勋贵人家教养礼仪问题,如此出尔反尔,什么东西?” 据说,皇帝面色凝重,一言不发,文武百官的折子都被留中不发。一句话,就是乾元帝很不高兴的退了朝。 乾元帝心里自有计较,伺候很长一段时间沉默无言。 群臣顿时心中如捣,不知道乾元帝心中如何打算。 有些脑袋灵活的已经开始暗中站队。许多人眼睛盯着太后娘娘召见那些清贵人家主母,也有一早心里就有定盘心。各人都是官场老油子了,富贵险中求,乘着眼下形势不明,看准下注,倾力支持,这样子才能博个拥立之功,至少可以富贵两代人。 眼下最好的例证就是东南西比四郡王了。看看眼下是郡王府混的如鱼得水,世袭罔替的忠顺王却成了丧家之犬了。 其中的差别就是忠顺王当初态度暧昧,不肯表白态度支持乾元帝。而四郡王却是旗帜鲜明的支持乾元帝,如今各人下场也是明明白白。 说白了一句话,乾元帝最然大号是不糊涂,却是个爱记仇的主儿记仇的主儿,当初那些扯后腿的货色,时候再是金山银山的奉上,好话说下几箩筐,也是白搭。 所欲,大臣们都在猜测圣上的心思,倒地谁会雀屏中选? 据说民间竟然拿这个事情押宝,押的贵妃贾氏的猜测一路飙升,已经升达一赔十了。 迎春却早知道了,乾元帝不想立后,否则再来一个强大后族,一如徐家,专门给自己儿子添堵,甚至想要控制自己,简直就把自己当成主人了、届时,自己死了也要怄活了。 乾元帝又很矛盾,主幼奴大,则就该欺主了。 立后一事因为乾元帝的故意缄默,无人再敢提了。 转眼睛,龙凤胎满月之期到了,当初太后娘娘承诺,将要替自己个金孙办个盛大的满月宴。 如今海疆平息,北疆安宁,群臣山呼万岁,整该替迎春补办一个圣上的册封仪式,这是当初太后娘娘亲口允诺,太后娘娘虽不是金口,玉言也不能胡言啊。 说的话要算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