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壁书_第8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5节 (第4/4页)

如流水汤汤不绝。谢粲许久不曾听到这样的琴声,一时怔忡,眼前恍惚浮现往日清风明月下那人静静抚琴的温柔笑颜,心中积压许久的思念喷薄而出,不免抚着舱壁,黯然伤了好一会神。

    湖上长风破空,吹斜无数凉雨。冰冷的湿润扑入眼眸,谢粲清醒过来,茫然四顾:“是谁在弹曲子?”

    “天外之音。”恪成微笑,“可不正是苏琰大人。”

    舱中,萧少卿亦在琴声中慢慢睁开眼,隔着微卷的竹帘望着舱外山水,清透的双眸微微蒙上了一层薄雾。

    .

    及至大孤山下,恪成泊舟至岸边,甫系好绳索,便见两名僧人袈袍飘飞,快步朝这边走来。

    恪成站起身,向舱中禀过,笑道:“两位小师父别来无恙。”

    “原来是郡王来了。”僧人合十而礼。

    此山远避尘世,并无寻常人家的屋舍,仅寺庙一座,名“昭明”,十几间殿宇成塔状聚拢,高筑山顶,气势庄严。因与浔阳城相距甚远,前来昭明寺礼佛的百姓并不多,只是萧璋与寺中住持大师交好,萧少卿往年也曾多次来与住持论道,这两名僧人在山脚守门多年,因此对萧氏主仆并不陌生,寒暄过后,当下领着诸人东行,绕过碑林,到达前往寺中的石道。

    引路之前,僧人未免萧少卿空行一趟,温言告知道:“北朝白马寺竺深大师圆寂后,住持师祖赶赴洛都与海内名僧整理竺深大师毕生的经论,日前还未曾回寺,郡王此行怕是――”

    “我这次却不是来请教住持师傅的。”山林峻茂,青岩孤峭,萧少卿举着碧绸竹伞,一袭银袍翩然当风,徐然道,“苏别驾可在寺中?”

    “在。别驾大人于敝寺为亡母居丧持服,借住在西厢长秋舍。”

    江州刺史别驾苏琰年不过十九,自幼才气横溢,十二岁时因一卷《青都赋》名誉江左,谓为当世神童,也是因此被萧璋辟为湘东王府佐著作郎,累迁刺史别驾。其父本是萧璋帐下一员大将,早年因一场变故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于昭明寺修身,十年前已然去世。母亲班于氏只身养大苏琰,半年前因患重病离世,临终前托付魂归栖所亦是大孤山昭明寺下,因此苏琰修墓山中,借住昭明寺丁忧守孝。

    长秋舍独处大孤山西岭,清幽僻静,人迹鲜至。苏琰这日亦如往常一般,坐在舍中弹琴书画、撰写文稿,自得世外之所的怡人安然。只是贴身随从突然却冒冒失失地闯进来,言道小王爷到访。苏琰微皱了下眉,倒无惊讶,落笔沉吟一刻,方才理了理衣襟,慢慢走出外堂。

    堂上端坐北首的男子意态潇澈,沉静的容色历经烽烟战火却丝毫不减其清美俊逸,含笑看着他:“别驾大人,久违了。”

    “郡王跋山涉水来昭明寺,确实叫苏某受宠若惊。”话虽如此,苏琰的举止神色却极是从容不迫,揖手而礼,在萧少卿下首落座,淡淡笑道:“我如今虽居方外,却也知道江州战事紧急,郡王如今在万忙之间亲临寺中,定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

    “无事自不会来惊扰别驾大人丁忧静修,”萧少卿道,“我此行是为了请动大人下山,以救襄陵以南的子民于水火。”

    苏琰沉默了一霎,望着萧少卿,秀美的眉目间宛若有水光流转,慢慢笑道:“郡王依然是这样地明人快语,绝不肯兜转三分。”思了顷刻,又道,“襄陵以南?那里与荆州并无接壤之地,殷桓的荆州军何以肆虐危害到襄陵以南的百姓?”

    “殷桓不能,南蜀却能。”萧少卿道,“一个月前朝廷派往南蜀的使臣途径江州时,我亲自为他送行,时过长久却不闻回音、不见人归,中间必然是出了问题。南蜀若随殷桓一起兵动,江州不到十万的兵力根本无法两处兼顾,因此――”

    苏琰道:“因此需要联盟交越,以牵制南蜀的兵力。这将是目前最稳妥的方法。”

    萧少卿望了他一眼,透澈的目光不掩欣赏之意,叹道:“别驾大人的见解一如既往地深刻明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