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壁书_第9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2节 (第3/3页)

殿无人再语,暗流之下,沈太后分明听到一缕长长的叹息破胸而出。或许是沈伊,或许是舜华,亦或许是自己。心思于忧虑忡忡下黯然一转,想起一事,这般言道:“前朝的事哀家早不管了,如今哀家心中只还放不下一人,此人才真是叫我cao碎了心思。”

    沈伊心知肚明,却只入定般静立,并不吭声。沈太后叹了口气,问道:“夭绍何时回东朝?”

    “这个……”沈伊为难,“我也不知道。小夭双腿骨折,还在北朝养伤,许是要两三个月,才能动身南下。”

    “何人照顾身侧?”

    “沐奇,”沈伊不敢隐瞒,“另有云阁和北朝独孤王府的人照看着。”

    “独孤王府?”沈太后冷声道,“当日曾以她为饵换取柔然退兵的人,怎可还轻信,怎可再依赖?”

    沈伊微起惊讶,此刻才知,北上一路的行踪,原来从不曾逃开她的耳目。望了一眼舜华,只见她也是无奈摇头。于是收起外露的情绪,默默垂首。

    “夭绍此番北上也算是历经波折了,却还是这般任性妄为,不知人世险恶。”沈太后复又容色宁静,侧身靠着软榻,手指轻敲榻边博山炉,漫不经心道,“听说你们北去了柔然,那丫头还去过柔然极北之地,燕然山?”

    “是。”

    “去找雪魂之毒的解药,是不是?”

    沈伊略一犹豫,答道:“是。”

    沈太后道:“找到了么?”

    沈伊怅然道:“未曾。”

    沈太后敲打博山炉的指尖忽地止住动作,顿在半空,不知为何,轻轻而颤。嘴角一丝浅微的笑纹在竭力抑制下仍是止不住扬起,阖紧双目,缓缓透出一口气。自此筋疲力尽般,不肯再吐出只言片语。舜华母子榻侧静候半晌,不见动静,对视一眼,沈伊先蹑步退出。舜华扯过软被覆在沈太后身上,才要离开,却听沈太后于身后道:“唤御医来。”

    舜华一愣,旋即应道:“是。”

    御医到时,满殿闲人摒退,连舜华也不例外。

    沈太后伸出手腕,任御医一脸忐忑地诊断,幽然道:“自去年入冬偶得风寒以来,哀家就此卧病不起。日复一日,沉疴不治,近日连精神也常常恍惚起来。哀家心知时日无多,如今只要你一句实话,断不可有任何欺瞒。”

    御医忙缩起手指,揖手:“太后请问。”

    沈太后一字一句静静道:“哀家的阳寿,还有几年?”

    “什么?”御医大惊失色。

    “你怕什么?”沈太后放柔声音,“一年……”她轻轻叹息,“哀家并不贪心,唯求一年。有么?”

    “这……”御医双肩的颤抖渐有平缓,战战兢兢抬起头,见沈太后神色间并无其他深意,神思遂安,即刻表达忠心,“臣自当竭力而为,不负太后所托。”

    “甚好。”沈太后舒出口气。适才饮下的药力涌上,闭目睡去,再无遗憾。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这次更新的间隔……我没什么好解释的了。让大家久等,很抱歉。

    下一章更新时间,六一。

    ☆、岁已晏,空华予

    是日,前朝尚书省由赵谐当值,连夜拟出对孟津大胜的恩赏旨意,呈至文昭殿东帝御览。太傅谢昶恰在殿中商事,与萧祯一道看罢条陈,只字不语,默立一侧。

    此旨意义毕竟不比寻常,对于江州军上下的犒赏封赐萧祯并无异议,只是关于北府军重归郗门、擢升郗彦为车骑大将军一事,干系到九年前的旧案,终究不能避开沈太后独行其事。萧祯几番思量,折取其中,道:“车骑大将军虽不比郗峤之生前的骠骑大将军,却也是尊崇从公,仪同开府。那郗彦年方弱冠,如今不过初立战功,怕还不能受此殊荣。”略一沉吟,说道,“改车骑大将军为上军大将军,与阮朝一主一副,同掌北府兵。”

    赵谐应道:“是。”趋步上前,又递上一卷文书,“此为九年前旧案昭雪的告示,只待陛下恩准,臣明日便传令郡县各署衙,公布天下。”

    萧祯来回细览两遍,让许远将卷帛交给谢昶,等他阅毕,方道:“太傅以为如何?”

    谢昶道:“阿恬晓知利害,用词亦是精准干练。如此明示天下,才不会引起祸乱。”合起卷帛还呈御案,道,“老臣以为可行。”

    萧祯道:“虽是如此,却也不能急在一时。还需等朕报与母后知晓,而后再做安排。”

    谢昶颔首赞同:“应当如此。”

    尚书省另有公务积留,赵谐叩首退去。萧祯邀谢昶一并前往承庆宫,路上交谈,仍围绕着前线战事,或为粮草军械,或论将领士兵,看似无话不说,却又各自明白了然地避及当年旧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