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4节 (第3/4页)
沐奇忍住笑,回道:“自尚公子离开洛都后,郡主就不准长孙姑娘出府。十日之久,前几天她还能按捺得住,这两日却不再能忍。她不敢来烦你,只整日磨着尉迟公子,要他陪着南下东朝。” “南下东朝?”夭绍望着丑奴,若有所思,“她还是存着那样的心思么?”怔忡间不由轻声叹息,摇了摇头,不理林外纠葛,转身离开。 . 一晨时光飞纵即逝,午后,沐奇闲暇无事,自制了一根青竹鱼竿,戴着斗笠去溪畔垂钓。岂料才刚撩袍坐定,鱼钩还未洒入水中,便见对面岸上一条人影疾步如飞,正朝内庭赶去。 “偃风!”沐奇高声唤道。 “三叔。”对岸的少年一愣,纵身飞掠到他面前,气喘未定,便急急问道,“郡主呢?” “这个时候,大约是在书房。”沐奇皱起眉,打量他脸上隐藏不住的慌乱,“郡主让你留守云阁庄园,怎么来了王府,什么急事?” “三叔请看这个。”偃风的语气十分慎重。衣袖一扬,张开紧攥的手指,掌心一枚古旧的于阗墨玉沾着些微汗渍,流泽深沉,婉转而起飞凤入云的刻纹。 沐奇脸色顿时大变,仓促不及的惊吓中鱼竿捏拿不稳,“哐当”一声,坠在地上。 王府书房筑在一座山岩之上,飞阁孤峭,古藤悬挂,岩下便是奔流不息的悠长洛水。听罢偃风禀知沈太后谴密使至洛都的消息,夭绍并不觉得多么地出乎意料,站在窗旁对着洛水流波沉思片刻,问道:“来了多少人?” 偃风道:“来的人不多,只有六位,据我观察,应皆是禁宫高手。领头的一位是沈太后身边的常侍敬公公,我倒是曾听少主说过,此人是沈门下祁氏一族的顶尖高手,功力之深,已达臻境。” 沐奇忍不住横了他一眼:“说这些做什么!”又满是担忧地看向夭绍,嘴里却故作随意地试探,“难不成郡主要抗旨动手?” 夭绍却不作答,看了眼一旁晶玉中的雪魂花,进退间并无多少踌躇。默默下定了决心,转身自书架上取过已尘封多日的彩鞭,慢慢系在腰间。沐奇盯着她的举动,心知不妙,刚想上前阻拦,却听夭绍道:“我自知进退,三叔不必担心。”蒙上面纱与偃风走出书阁,阳光照在身上,却不觉丝毫温暖,漫目只是阴霾遮途、寒风四起,不禁轻声于心中叹道:“婆婆,千万不要让我两难。” 敬公公一行于四月初三自邺都悄然启程,因是密差,中原又逢战火四起,过关行路比之往日多有不便,一路诸事繁琐,走得极为缓慢,直至这日正午,才历经辛苦到达洛都。入了北朝都城,马不停歇,人不离鞍,扬鞭径往采衣楼,以云阁玉令逼出偃风,示以沈太后的懿旨,请求与夭绍速速一见。 众人在云阁庄园等候了将近一个时辰,才见偃风引着夭绍前来。敬公公目不转睛盯着长廊深处曼然而至的紫裙,待清楚明白地望见了夭绍的容颜,这才放任自己稍稍松懈了口气,含泪上前行礼。 “敬公公快请起。”夭绍含笑一扶。 敬公公仿佛是不胜欢喜,颤抖着起身,边抹着眼泪,边唏嘘不已:“半年未见郡主了,怎瘦成这般模样?”夭绍轻笑不言,敬公公小心翼翼陪同她走入堂内,感叹道:“太后若是知道了,心疼交加,病情怕是更难痊愈了。” “病情?”夭绍一怔,脚步顿时止住,“婆婆得了什么病?” “郡主竟不知道么?”敬公公露出诧异的神色,低沉下去的语气分外伤感,“太后自入冬来得风寒卧病榻上,至今未起……想是之前不愿让郡主担心,这才压下消息,不传来北朝罢。”抬眸看了一眼夭绍惊疑不定的面色,又慢吞吞续道,“且据御医说,太后的病,怕是……”长叹一声,嗓音哽咽,深深垂首,再说不下去。 夭绍如何不辨他的言下之意,手脚一阵发冷,努力稳住心绪,静静启唇:“说下去。” “是。奴冒死禀上实情。”敬公公双膝跪地,匍匐低泣,“太后这次让奴北上,是请郡主速回洛都的。奴离开邺都时,太后病情渐沉,常昏睡不醒。御医道,怕是……撑不住这一年。” “一年?”夭绍声音发颤,面色倏地一白。 一年,又是一年!那一个一年已去数月,这一个一年又突如其来地降临而至。命运是如何地爱捉弄人,只此一年,还要生出多少的悲欢离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