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节 (第3/4页)
之喜,言笑晏晏,一时相谈甚欢。 满座谈论的都是北朝诸事,夭绍身为局外人,对朝政亦不感兴趣,对他们谈话充耳不闻,只默默饮酒,于心中徘徊的除了血苍玉外,便只有明妤。 她已许久未见明妤,今夜难得再见,心中关切之情自是不言而喻。不时便抬眸往龙案旁瞧一瞧,见明妤容色照人,笑颜依旧,脸色亦十分红润,似乎比大婚前还要丰腴了不少,于是心中渐安。而后又目睹北帝对明妤的关切温柔,两人对视时,其间情意深藏,较之当初她和萧少卿离开洛都时更为亲厚依恋,这样的真心诚意,绝非做戏可得,她这才悄悄松了一口气,暗自替明妤欢喜。 “酒壶便放这罢。”忽听身旁商之道。 斟酒的侍女愣了愣,依言放下酒壶,退到一旁。夭绍转顾商之,这才发觉今夜宴上他沉默寡言得很,似乎除了先前的敬酒,此后除非北帝询问,再未多说一句话。犹豫了一刻,夭绍身子微倾,在商之伸手之前,轻轻拿起酒壶,放在自己这边。 商之一怔,夭绍低声道:“你喝得太多啦。”说着,倒了一杯自己饮的花露,递至他面前。商之微微笑了笑,接过花露饮下,而后把玩着玉杯,目光飘忽,显是神思不宁。 “我有事要问你。”夭绍轻道。 “什么?” “是……萦郡主,我看她气色甚好,似乎是病愈了,”夭绍道,“你医术了得,帮我瞧瞧,她是不是大好了?” 商之抬目,望了一眼正轻笑着与裴媛君说话的裴萦,淡淡收回目光:“是,她已痊愈了。” “那就好,”夭绍由衷欣喜,“先前我还担心拿走了血苍玉她的身体不能治愈,如今她已病好了,那我拿血苍玉回江左,就安心多了。” 她自顾欢喜,却不曾发觉身旁商之缓缓放下了手中玉杯,紧抿双唇,目中并无一丝笑意,烛光下的迷幻珠色映入凤目深处,弥漫而起的,却是一缕彻骨哀伤。 . 宴至酣时,北帝一时兴起,令移宴殿外,于空旷的玉台上对月饮酒。内侍闻命忙在殿外拾掇案席,不一刻,便恭请诸人外间饮宴。 诸人围拢玉台上,头顶冰轮圆月,脚踏葱郁丛林,眼望冷波汩汩无边无尽,远处更有横山黛色半遮天幕,景致之妙,足以醉人。 夭绍至此心境亦不同方才,夜下当风,望着月生白浪,烟波浩渺,亦觉畅怀。耳边又听慕容子野正轻声念着东朝名士的诗词给晋阳听,不由自主地便想起往年在东山时,若逢此夜此景,父辈们必然是聚集一处,曲水流觞,无限风雅。那时自己尚幼,父亲不愿带上自己这个累赘,每每只尾随阿彦身后,扮作小书童,悄悄地去参加名士之宴。因躲在暗处看众人各显风采,前几次倒也无事,只永贞四年的上巳之日,自己稍稍往前站了站,未料那觞就流到了面前。记得自己那时目瞪口呆,旁人却无一分愕然,纷纷笑请自己作诗一首。惶恐之下诗赋如何能出,自己只在众人玩味的目光下涨红了脸,夺了阿彦手里的笛子,横笛一曲,灌了一杯酒,便逃之夭夭。 而后,她生平第一次酒醉,走了没多远便头昏眼花,卧倒路途,幸亏郗彦随后而至,将她抱回了家中。 想到此处,她眉梢一柔,笑意漾在唇角,再挥之不去。 正沉浸在往事中时,耳边忽传入一人清冷柔婉的声音:“今夜景色既美,喜事亦多,若无佳曲相伴,倒也可惜。明嘉郡主,你说是不是?” 夭绍望着端坐高处的裴媛君,微微一笑,道:“北朝宫中的乐师技艺已极好,今晚的曲子也都很应景。” 月色下,裴媛君秀目澄明,缓缓摇了摇头,笑道:“郡主高赞,他们这些不过是凡间俗乐罢了。前几日哀家倒听一位大臣提起,他去年前往东朝迎亲,曾听郡主奏了一曲《浪击青云》,堪称天外之音。今夜若有幸,哀家倒想一闻那首琴曲的风采。” 夭绍闻言怔了怔,想起那日合奏后商之的叮嘱,犹豫了一刻,待要婉拒时,却听云氏已柔声笑道:“太后,那曲子妾身曾听过,好是极好,但音调铿锵雄浑,却是阵前曲,并不适宜今夜赏月。若太后真想听天外之音,妾身倒有一个建议。” 裴媛君道:“云jiejie请说。” 云氏目光扫过夭绍面庞,又看向商之:“明嘉郡主在江左自是琴技无双,尚儿在北朝又何尝不是精于乐理的第一人。不如今夜让他们合奏一曲,琴笛成双,应也不俗。太后意下如何?” 裴媛君看了眼云氏,声色不动,笑道:“既是云jiejie的主意,哀家自无异议。只是不知尚王爷能否纡尊降贵,为哀家等奏上一曲?” 云氏望着商之,道:“今夜既贺陛下得胜大喜,又贺公主与子野新婚,尚儿自当乐意的。” 话语落下,商之与夭绍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