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8节 (第3/4页)
既都是这么想,却总有算多算少的时候,”他轻轻叹了口气,望了望夏口火光最为浓烈的营寨处,“雾中作战,这是咫尺之间的战局,一旦落败,便要万劫不复了。” 宋渊笑道:“王爷也不必太过担心,依我看,小王爷今夜最大的企图,却不是夺得江上大胜。”他挥挥羽扇驱散夜色下缠绕上来的蚊虫,指着西南一角,“王爷看看那里。” 萧璋凝目,隐约是白震泽的方向,隐蔽的山岩下,正有暗影顺流漂浮,悠长而又缓慢,夜雾下难辨轮廓。 萧璋先是一愣,继而眸中微动,笑起来:“原来是暗渡陈仓。”目送那条暗影消失夜雾中,他忍不住又轻轻叹了口气:“南下多劫难,又要辛苦那孩子了。” 宋渊道:“复仇在望,想来他也是心甘情愿、万死不辞的。” . 赤水津陆寨此刻已是空营一座,仅数百老弱留守各处哨口辕门。夭绍自江夏城中赶来,至中军时营中已空无一人,马背上呆愣一刻,念光闪过脑海,忙又拨转马辔,挥鞭直朝南方赶去。 自前日起,她便离开军营回到江夏城中。湘东王府侍奉萧璋两日,极尽乖巧懂事,萧璋再是铁石心肠,一时却也被她的温驯言行哄得心生柔软。成见皆除不说,更难得地提笔为她写了一封向沈太后陈情的信函。夭绍原打算北府兵出师时,与郗彦和谢粲道别之后,她便一人先回邺都。然郗彦从不曾透漏南下的具体时辰,她亦不知是今夜兵动,夜间听闻动静赶出城来,急马快鞭,不料却还是迟了一步。 纵使雾瘴迷道,马蹄常有踏空的危虞,夭绍却不愿稍作减速。便是这样的赶路,驰马至白震泽时,战舰已开赴半数以上。中军所居楼船已然滑入江水深处,夭绍勒马慢慢徘徊江岸,默望半日,一声叹息。 我还未曾与你道别…… 黯然低头,手臂收拢马缰时触碰到背上木盒,这才想起一事,忙下了马就地盘膝而坐,将背上盒中的古琴取出,放平膝上,微微调拨琴弦,而后凝了凝心神,将内力运于指尖,铮铮弹奏起来。 清越的琴声破出金鼓之响、江浪之急,曲调醇醇烈烈、慷慨恢弘,恰似云雾之上铺泄而下的千丈水瀑,白练溅飞,浑厚沉着,溢漫怒江深流。 . “阿姐?”琴音骤然入耳,谢粲握着杯盏的手不禁一颤。 楼船舱阁中,灯烛明暄如昼。诸将本正商议战事,于兵力布署上各有争执,正说得面热耳红之际,不妨有缕缕琴音渗透江风,就这样悠悠缓缓地传入舱中来。 战乱之下丝竹兀起,着实有些诡异。诸将茫然四顾,但觉这琴声空阔且清澈,自天而下,人间从未听闻,端然是九霄之外的仙乐。而那弹琴之人必然内力极深,曲音盘旋百里方圆,一转一顿,一扬一挫,无不纤毫必现。舱中人人心生疑虑,一时难解,只得都朝上首那人望去。 “元帅,你看这……” 光火之间,郗彦微微低着头,神情模糊难辨,然自紧抿的唇角来看,容色略有冷凝,显是心中不豫所致。问话的将军见他这样的脸色,后半句还不曾说出口,便讪讪咽了回去。 “这是何人奏琴?”中军副将褚绥是个彻头彻尾的粗人,既无赏琴辨音的雅识,亦无察颜观色的眼力,见众人突然都哑口无声了,忍不住道,“这厮竟敢这样扰乱军心,我且派个人上岸逐她!” “莽夫你敢!”谢粲横目过去,瞪了瞪褚绥,而后视线不经意于郗彦脸上淡淡一伫,冷冷道,“早知于某些人而言,这是对牛弹琴。亏得她在大雾之下,还这样辛苦地赶来送行!” 褚绥岂知这话中有话,只想论军阶爵位,自己可万不敢忤逆谢粲,惶惶危坐,吞了口唾沫,安静听琴。至于其它诸将,虽比褚绥明白些,却也不知谢粲怒气何来,面面相觑,再无多言。 “浪击青云阵前曲?”舱中一片沉寂,独阮靳无所顾忌,听了片刻琴声,自榻上直了直身子,微笑道,“此曲倒是与当前景象颇符。那丫头终于能弹这首战曲了么?别又是逞强而为,到时又伤了筋脉。”见谢粲直了眼睛瞧过来,阮靳低低叹息一声,眼角瞥瞥郗彦,脸色微有无奈。 谢粲再看了看郗彦,这才知他冰寒颜色下另有担忧,不由自主地羞惭起来,张了张唇,话却说不出口。而后慢慢低了头,只是饮茶,不再吭声。 岸上琴声仍不绝传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