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4节 (第1/4页)
郗彦皱了皱眉:“你要他尸首何用?” “我要亲手埋葬他,”韩瑞声音微微颤抖了一下,随即将话止住,再开口时,已恢复平静,“一来,我要祭祀父亲,告诉他我亲自处置了殷桓的尸首,虽不是我杀了他,他或多或少也因我而亡,父仇已报了;二来,殷桓教我养我九年,我虽恨他,却也……敬他;三来--”说到这,他不知想起什么,竟轻轻笑了笑,“荆地风俗,人死之后,拾骨者须为女婿。我答应过湘meimei。” 他说得风清云淡,显是自然而然之事。 郗彦看他片刻,颔首道:“好。”知他就此再无话可说,便转身离开。刚出西庭,瞧见阮靳风风火火一路急登石阶而来,脸上难得地有些慌乱,至他面前犹气喘不定。 郗彦略有诧异:“难得见你这般行色匆匆,出了何事?” 阮靳长吸一口气,飞速道:“刚从西面传来战报,殷桓发兵突围,倾全军攻打西线。怒江上游有钟晔和阮朝一同把守,本是防线稳固,不料后方竟突然杀出上万西蜀兵,为将者为勇冠绝伦的夏侯雍。” 郗彦面色一变,目光骤冷,立即朝前庭走去,微怒道:“西蜀兵力上万,前线斥候竟没发觉?” 阮靳匆匆跟上去,喘息不停地解释:“你也知道殷桓早在荆州地界荡空了所有朝廷的眼线,尤其是荆州西南、西北等地,蛮山荒岭,我们的斥候都不甚熟悉此处风土民情,极难探清敌人的行踪。” “当前战事如何?” “西蜀与殷桓里应外合,奇袭得逞。殷桓已率主力突破防线,向西面夷陵逃去。钟叔弃舟上岸,率三千风云骑追杀殷桓。” “殷桓主力多少人众?” “据军报所说,不下五万。” 郗彦听到此刻,面色更寒,至前庭书房换上战甲,吩咐侍卫先行飞骑出城,传命前锋营士卒整装待发。将要走时,想起一事,不得不转身折回来,拿起书案上一瓶药散服下。阮靳早知他的心思,及时送来一囊温酒,嘱咐道:“荆西地势险恶,毒瘴甚多,切记穷寇莫追!” 郗彦一语未发,执过酒囊,至府外骑上战马,急鞭而去。 . 因时间紧迫,距离又远,郗彦未点步兵,只让谢粲领着前锋营八千骑兵随行。一路追风赶月,尘土漫扬山道,谢粲背负着长御弓和玉狼剑两件重物,紧随郗彦身侧,不时偷瞥他凝重的脸色,满心疑问,却又不敢乱问。 这一路,全军上下皆是沉默,唯闻马蹄重踏贯穿山岭,惊风掠过悬壁肆意咆哮。心中的极静与身外的极噪不住冲突,每个人皆被压抑在这不可逆转的双重洪流之下,气血沸腾,直想放声嘶叫。及至亥时,遥望见远处苍原上燎腾的红光、冲天的杀喊,诸人心中难以排解的躁动终于被彻底点燃。 郗彦看到远方战局,却驻马停了停,高处观望片刻,微微拧眉。 “荆州军为何是轰散四逃之势?”谢粲看着苍原上乱作一团的战场,努力分辨各方形势,疑惑不已道,“那战场中央飘飞的蓝色旗是西蜀军旗,还有西蜀皇子祖偃的大纛……元帅,蜀兵怎么来了荆州?” 任他如何发问,郗彦只字不言。谢粲横他一眼,再望去战场上,忍不住仍是低低嘀咕:“围困风云骑的多为蜀兵,荆州军四处逃散,继续争战者不过一二,看来西蜀是决意要报灵壁坑杀之仇了……”他忽然语歇,看着战圈中那个一马当先、所向披靡的西蜀大将,隐约觉得是似曾相识,穷尽目力,待看清那在红光下华彩四射的流金白玉面具,脑中轰地一响,咬牙切齿道:“夏侯雍,灵壁之围中他竟未死?!” “原来祖偃也来了……”郗彦若有所思,冰寒的面容至此才松缓了几分,淡淡出声道,“谢将军。” “末将在!”跟随他身边久了,谢粲无须他吩咐,已明白其意,取下背上玉狼剑,一拍马背,呼喝大军随之冲入苍原,沿途所遇荆州士卒,横剑立斩。不过一刻,飞溅的血液已浸透了他的袍袂。 乱战之中,处处是惨哭哀嚎。那紫袍少年将军却如同是蛟龙入海,翻腾舞跃,透着不可争锋的英勇骄傲。八千铁骑跟随其后,犹如淹没万物的洪潮,遍踏整个战场,直奔烽火最盛处。 战局中的诸方自察觉了突发状况,力量本寡的风云骑见到援军,愈战愈勇,近万蜀兵与剩留的荆州军无一不与北府兵有深仇大恨,杀红了双眼,尸骸横陈,也无人愿退半步。 蜀将夏侯雍望见谢粲,更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