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一章 手段有些激烈 (第3/3页)
背后是谁,但是有这样强大的力量……安州将军? 不可能? 安王手下也是有人的,很快相关信息就传递了回来。 安王知道整个这北方,就一个人可以办到,围绕这个人来收集信息。 “活该。”安王确定是谁做的事情了,徐家着火了,徐家被抓了,然后有人遭殃了。 安王冷笑一声,吩咐了下去,于是市井就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段子,王家小姐与人私会,被人发现了,对方是城北斧头帮的人,内外勾结,王家人是被抓起来打断腿的,据说某个姨娘还被摸了很多手了。 于是斧头帮很快就被抓起来了大部分。 也有说是世外高人做的。 也有的说是王家私德不好,招惹了一些会神秘手段的人。 反正一些荤段子,就传递开了,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安州将军回到府邸,刘锋开口问道:“皇帝会做什么样的反应,是直接下旨?” 安州将军摇头:“不是那么简单的,内阁是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 “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 “然而,虽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赖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 。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 “内阁同意了,还要内侍省。” “内侍省,官署名,皇帝之近侍机构,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初置中侍中省和长秋寺;本朝初改称内侍省,后称长秋监,参用宦官和士人,掌侍皇帝,管理宫室之事。” “监二人,从三品;少监二人,内侍四人,皆从四品上。监掌内侍奉,宣制令。其属六局,曰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内坊。少监、内侍为之贰。” “这么多的人过手,一个大知府的位置,这可是封疆大吏,没有半年是出不来人选的。” 听到安州将军的话,刘锋点点头,开口问道:“那么王知府会有什么下场?” “当然是走了,这个位置这么好,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呢,只要有借口了,不被赶走都不行。”安州将军喝了一口酒说道。 “徐家的人,多久放出来?”刘锋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安州将军拍着胸脯说道:“您放心,这件事情我来办。” 刘锋就在安州将军这边等着,镇守太监手下本身就没多少人,王家就连一个跑腿的心腹都没有,送信的人都是临时请的。 这些人有多少会到达京城,起码有一大半没出城就到了别的地方了。 镇守太监只能亲自坐镇府衙,但是第二天就生病了,昏迷了。 其实是这位红顶太监养的一匹马,被人斩断了四条腿。 安州看起来还是很平静的,一些街溜子都不敢在街上晃荡了,王家倒了,暂时没有人对王家动手,是因为大家看不到什么人出手的。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jian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知府之下,设同知、通判等官员,辅佐知府处理公务,分掌粮税、盐税、江海防务、水利等等。 知府不能做事情了,同知大人也偶感风寒,实在是被吓的不敢做了,知府大人很强势,所以下面都是附和声而已,包括通判也是一样的。 知府强势,那是没办法,皇帝亲信,现在弊端出来了,一群应声虫,根本挑不起担子来。 通判则受伤了,据说早上出门地面有冰,伤筋动骨一百天,所以干脆辞职了,然后第二天就回老家养病去了,实在是被吓住了,本身这俩个年纪也不小了。 据说同知后悔不已,早点自己先走的。 安州将军直接买通了几个狱卒,就把徐家人放了,现在知府衙门就几个狱卒,因为未知的敌人太凶残了,一晚上打断两千多人的腿,反正街道上还有安州将军的人巡逻。 “老弟这手,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