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3节 (第5/6页)
儿,见他回来,忙让丫鬟们进来服侍。不过杜若毕竟还是懂事的人,只稍稍吃了几口九酒,就假作不胜酒力了。 大家在酒桌上的谈资,也不外乎就那么几件事情,刚刚送走的鞑子使臣、显赫一时的英国公府倒台,还有就是那个命运多舛的国公府五姑娘。 杜若洗漱完毕,稍稍喝了一口解酒汤来到床沿边上坐了下来。刘七巧伸了脖子,把身子靠在杜若的肩头上道:“我今天有件事情,想跟你说一说。” 刘七巧难得这样一本正经的日子,杜若就觉得有些奇怪,便伸出双手托起她的下巴,问道:“愁眉苦脸的,怎么了这是?” 刘七巧只低下头道:“茯苓之前她家里给她找的人,前一阵子病死了。” 杜若听刘七巧说到这里,心里早已经一门清了,但还是装作不知道:“那有怎么样呢?” 刘七巧这时候就有些想试试杜若,便撇了撇嘴道:“那你说,想怎么样呢?你瞧茯苓那模样,是不是挺可人疼的?”刘七巧眨着大眼睛看了杜若两眼,假装低下头去。 杜若顿时就觉得有些头皮发麻,急忙问道:“是母亲跟你说什么了?你什么都别应,我去说!” 刘七巧见杜若这斩钉截铁的态度,顿时觉得自己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顿时脸涨得通红道:“没有,啥事儿都没,我这不是逗你么,我和茯苓说好了,一定会给她再物色一个好人家的。” 杜若只叹了一口气,才知道被刘七巧给涮了,伸手就挠了她痒痒,吓得刘七巧急忙就躲到了床的角落里,连连求饶了起来。 第二日一早,杜若已经恢复了朝九晚五的太医院上班生涯,刘七巧有孕在身,自然是开始了她的养胎生涯。赵氏是难得的管家好手,这一点刘七巧果然是没看错的,自从出了齐家的事情,杜二太太也安分了不少,娘家败落对于一个妇人来说,等于是失去了靠山,在杜家这样的人家,她也没脸再趾高气昂起来了。 绿柳派了小厮去雅香斋送信,送信的小厮回来说,朱姑娘一家并没有离开京城,原来朱姑娘一心等着皇帝对英国公一家的事情宣判,一直等到了上个月月底,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这会儿回去,指不定就要在路上过年,所以就留了下来。刘七巧知道朱姑娘如今和朱夫人还有自己的一个弟弟在京城,虽然有外祖家的帮助,但是朱老板去世之后,家里头什么事情都要一个姑娘家做主,定然也是艰难的。刘七巧想了想,觉得英国公的事情既然已经解决了,那么她和朱姑娘的关系,就算是被外人知道了,那也没什么大碍,反正安济堂最后被宝善堂接手这件事情,也自然是会被京城的百姓所知晓的。 所以刘七巧就让绿柳备了礼物,打算亲自上门看一看朱墨琴一家。朱家住在广济路上的朱府里头,这个事情刘七巧一早就知道了,朱墨琴虽然是商贾之女,想来平常也不会经常出门的。刘七巧上了马车,带上了绿柳和紫苏两人,便往广济路上去了。如果说讨饭街是外来穷人的聚集地,那么广济路就是外来有钱人的聚集地,商业气氛比较浓郁,也是人口混在的地方。朱府在广济路靠里头的地方,倒是一个难得清静的地方。 刘七巧到了朱家的门口,便让赶车的小厮先上去叫门,朱家看门的小厮cao着一口安徽口音,见门口停着马车,也知道定然是有不得了的人来了,只急急忙忙的就往里头去通报去了。不多时,刘七巧才下马车,里面的人就出来了,刘七巧只见一个四十出头的女子由朱墨琴搀扶着一起迎了出来,她身边还有一个看上去才二十来岁的姑娘,怀中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看着虎头虎脑的,很是可爱。 朱墨琴见了刘七巧,只松了手上前两步,在刘七巧的面前福了福身子道:“大少奶奶怎么跑到我家来了,也不先差人通报一声,万一白跑了一趟可怎么好。” 刘七巧还了礼,被朱墨琴迎了进去道:“我一早让小厮去雅香斋走了一趟,听他们说你们还没走,所以就过来瞧瞧你们了,先前家里有些事情,我走的太急了,倒是忘了要谢谢姑娘上回那香的事情。” 朱墨琴笑道:“大少奶奶客气了,上回我还说要给姑娘做一味孕妇可用的香,后来制好了,才知道大少奶奶去了南边,如今还在家里放着,今儿正好让大少奶奶带回去。”众人迎了刘七巧进了正厅,刘七巧也稍稍观察了一下朱家,这是一个三进的四合院,建的很宽敞,影壁后头通往正厅的路很宽,两边还有小花园,四周是抄手游廊,能在京城买得起这样宅子的人,家资肯定是丰厚的。 众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