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0页 (第1/2页)
皇帝便问他,“古籍何在?” 状元郎事先准备好了,从袖中拿出。 皇帝只匆匆扫了一眼就被其深深吸引,不过手中的却是状元郎的誊写,问其原稿。 状元郎道,“原稿不曾有,当初看时就是手写本。因进皇都赶考,路过一个表弟家中,表弟提起周誉书斋,大大称赞,讲其里面孤本珍典无数,且读书不仅不要钱,还可以随意誊写。” 臣问:“商贾不图钱,连书斋何如?” 表弟答:“为传播知识。” “臣心下稀奇,跟着去看了几日,如果尽是好书,许多臣只听未曾见过的孤本都在。如果不是赶着科举,怕是要在表弟家里常住了。” “哦,还有这等事。”皇帝觉得新奇。 “有,而且周誉书斋里有介绍,臣看过。原来这周誉书斋东家叫做周景,其子周誉便是读书人。见私塾里同窗对知识渴望非常,却因兜里没钱,不得读故而有感,因此劝说其父,连书斋,不为赚钱只为传播知识。” 皇帝笑道:“这周家父子倒是有些大义!” 冯万展出列道:“皇上,这周景就是王家村修路那个,您早前就赞赏过他。皇太后喜欢的羽衣和面膏均出子他手,倒也算个人才。” “哦,是吗?如此朕倒是有些兴趣了。冯万展你去柳镇再看看,这个周景要是能用,朕愿意破格提拔他,也叫天下人知道,任何人做任何好事,朕都是知道的。” “是。” 周景怎么也想不到不过为儿子谋前程的一个决定,不仅救他一命,更对他今后道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此,冯万展来了柳镇。到了,第一件事就是先去书斋,在书斋中逛了一圈,果然看到许多珍籍典藏,他这个阅书万卷的一时都流连其中,乐不思蜀。连续去了几日把那书读完才算罢了,也是亲身体验让他明白书斋的与众不同。 从前读书是最费银子的,可周记书斋却是只要你肯学,就不要钱,有许多学子在这里从早读到晚,常常午膳都忘了用。环境更是静雅,墨侍从不会因为那些学子日日来读书不花银子而轻视,反而来得多了,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下次来,一下就能找出他们前日没看完的书。如此,读书人和那些墨侍处得非常好,路上遇见了是要停下打招呼的。 初时冯万展还以为墨侍识字,后来无意中交谈得知周景自创了一种编码,非常好记,识不识字没关系,跟着死记硬背几天都会。顿时冯万展便觉出周景绝对可是可造之材,如入朝为官也不会差了。 本来近日是要找他谈谈的,没想到周家却忽然出事了,还是人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